大類、中類、小類……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往往都是落在某個行業的一個小類上。即使是在同一大類行業中,不同中類、小類業務的增長性、穩定性和外部環境,都是不一樣,甚至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不同小類的公司業務,需要分別進行不同的風險等級判斷。
在很長時間里,我一直在苦思一個問題:影響或決定一家公司業務風險的要素究竟有哪些?
請注意,這里說的是對一家公司所從事的主營業務本身的風險做出判斷,而不是對從事同一主營業務的不同公司的風險等級或抗風險能力做出判斷。因為后者很容易通過幾個關鍵財務比率和其它指標做出判斷。
直到前一段時間,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才有了很大的進展。
在商業實踐和投資實踐中,我逐漸體會到,公司業務的盈利與增長性、穩定性和外部環境是決定業務風險等級的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分別受到若干指標累計14個指標不同程度的影響。
影響三個維度的具體指標
盈利與增長性 | 穩定性 | 外部環境 |
【指標1:現有競爭者】 | 【指標1:業務的周期性】 | 【指標1:政府和法規監管】 |
【指標2:進入壁壘】 | 【指標2:資本密集度和經營 杠桿】 | 【指標2:技術變動的沖擊】 |
【指標3:買方議價能力】 | 【指標3:定價能力】 | 【指標3:宏觀經濟狀況】 |
【指標4:供方議價能力】 | 【指標4:
銷售
和凈資產收益率】 | |
【指標5:替代產品或服務】 | 【指標5:產品差異化】 | |
【指標6:過去和預期的增長率】 | | |
就公司業務本身而言,增長性與穩定性的相關度也比較復雜:
一個業務太高的增長性,一定會給業務的穩定性帶來問題,就像我們常說的“長得快的東西,多是有問題的”;
而一個業務太低的增長性,同樣也有問題,因為這樣的業務可能不穩定,不一定能在市場中站穩位置或占據有利位置,“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由此,業務增長性與穩定性的把握和平衡,的確考驗公司的掌舵者和管理團隊。
公司業務的盈利與增長性、穩定性,再加上外部環境,通過這三個維度、共計14個指標的不同特征,可以對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做出定性的風險等級判斷。
低風險業務的具體特征
盈利與增長性 | 穩定性 | 外部環境 |
不同類型的競爭者側面競爭,穩定的市場份額 | 極低、最低程度的周期性 | 良好的政府監管、法律和政治環境 |
較高的進入壁壘 | 資本密集,經營杠桿低 | 技術變動造成的沖擊不大 |
不同類型的客戶,且對價格不敏感 | 價格穩定,并有上升趨勢 | 宏觀經濟前景很好 |
大量供貨商,貨源豐富 | 歷史上銷售和凈資產收益率波動很小 | |
很少替代產品或服務 | 產品差異化 | |
過去或預期均有很高的增長率 | | |
中等風險業務的具體特征
盈利與增長性 | 穩定性 | 外部環境 |
競爭者有一定的差異性 | 中等程度的周期性 | 中等的政府監管、法律和政治環境 |
中等進入壁壘 | 中等、可控的經營杠桿 | 技術變動造成的沖擊,仍在可控制范圍內 |
客戶基礎較廣泛,對價格有些敏感 | 價格仍屬平穩、理性 | 宏觀經濟前景較好 |
供貨商稍少一些,但仍有足夠的資源 | 歷史上銷售和凈資產收益率呈現平均水平的波動 | |
有一些替代產品或服務 | | |
穩定或中等的增長率 | | |
高風險業務的具體特征
盈利與增長性 | 穩定性 | 外部環境 |
同類競爭者直接競爭,市場份額變動很大 | 周期性很高 | 有問題的政府監管、法律和政治環境 |
低進入壁壘 | 資本密集,經營杠桿高 | 技術變動造成的沖擊很大 |
客戶集中,對價格敏感 | 價格劇烈波動 | 宏觀經濟前景不佳 |
極少供貨商,貨源有限 | 歷史上銷售和凈資產收益率波動很大 | |
明顯受到替代品威脅 | 產品沒有顯著的差異化 | |
銷售下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