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回家早,在線上跟老戴聊天,說到業界好玩的事,提到李若山,復旦大學管院的副院長,中國第一個審計學博士,因其麻辣風格在網上已成名人。隨即傳來粉絲們整理的李若山語錄,果然好玩。正經嚴肅的話題在他嘴里成了嬉笑怒罵。隨便摘幾句,都是極有趣的段子:
78屆我們同學聚會,名單打印出來,很多人都是已故。為什么已故呢,都是槍斃的。當然現在還有很多還在里面。干我們這一行的,出來都是“兩院院士”:做得好進醫院,做不好進法院……
我有個60歲的朋友,他估計能夠活到90歲,是正常的直線折舊。但是后來,他請了一個小保姆,兩年后就死了,這就是加速折舊。。
和我一起畢業的許多同學大多數都成為了什么CEO、CFO、CIO、CCO啊之類的,總是一個C加上結尾一個O,什么?CCO不知道?Cheif Culture officer。我呢,是大學財務系的主任,也是個O,財務英文的第一個字母是什么?F。然后大學是University,所以呢……UFO。
我們知道,審計師的獨立性受到干預的話是無法客觀出具審計意見的,比如有個審計師到公司去審計,公司的CFO是個復旦畢業的小姑娘,審啊審啊審出感情來了,就結婚了,那怎么出具反對的審計意見報告,否則怎么回去和自己當老板的老婆交待?而且大家知道上海的家庭治理結構和別的地方是不一樣的,是丈母娘領導下的太太負責制。在我家就是這樣,家里大事聽我的小事聽她的。什么叫大事呢?打伊拉克就是大事,其余的都是小事。
看著看著,看到一篇專題的演講稿“企業為什么成為舞弊者的樂園”,不經意心情卻有點重。正好下午公司學習日,主講的話題就是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企業舞弊是個世界性的話題,美國人也從來不笑中國企業的腐敗案多,因為他們更多。大到上市公司,小到民營企業,“實際上就是說,任何一個單位,任何一個企業,如果條件具備他一定會有舞弊,他不舞弊腦子就不正常,他一定會去舞弊的,所以這個舞弊是有規律的。”
美國有一個叫注冊舞弊審核師協會,他們的結論是,舞弊一定三個條件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這個企業必然會發生舞弊。
第一個條件是壓力。首先是經濟上的壓力,如果你生活期望標準比較高,你的收入比較低,那你的壓力就非常大,現在年輕人很多人經濟壓力為什么很大呢,社會期望標準太高,他出來提的包要提兩個字有LV的,穿衣服要穿喬治"阿曼尼的,涂香水要涂CD,所以經濟壓力非常大。其次是工作中的壓力,我們的工作合同是一周工作五天,一天工作八小時,但是現在很多企業無限制的加班。第三是生活習慣改變,像陶華(一個貪了9000萬的國有企業財務經理助理),本來是品學兼優,也不要花什么錢的,他為什么有壓力啊,他交女朋友了。買一個鉆戒,買一個手表三十萬,生活習慣改變了,有的慢慢吸毒啦,酗酒啦,打麻將啦等等,造成一種壓力。如果這個人有壓力了,舞弊的第一個條件就具備了,
第二個條件是機會。現在企業很多的流程和制度,都是以方便高效為出發點,很少考慮有沒有防止舞弊這樣的事情,仔細看都讓人提心吊膽。
第三個條件叫自我合理化。很多人在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他并不認為這是犯罪,比如他會說這公司的錢都是我掙來的,沒有我哪有公司啊?所以違規犯罪都是心安理得。
環顧四周一看,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的企業,幾乎比比皆是。包括我們自己。
企業做到最后,其實不一定比的是誰跑得最快,而是比的誰最后出錯。人做到一定份上,比的就是定力和清醒。對于企業,防范的措施就是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對于人,根本的出路還是文化建設和素質。
總是要提醒自己,從善如流,從惡如崩。人走向自己的反面,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