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一個管理者都知道授權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的管理者卻不樂意,甚至完全不愿意授權于人。我們服務的云南的一家公司,以礦起家,我們和他們許多的管理人員、員工溝通后,大家集中反應一個問題:領導管得事無巨細,根本不授權。同樣,我們服務的浙江一家民營企業,其老板白手起家,將企業做到中國民企前50強,年營業額800億,但是據他公司的司機所說,報銷金額300元以上就需要老板簽名,而老板經常出差,所以報銷周期很長,而且不可預期。當我仔細想我所接觸過的企業老板后,發現他們基本上是不樂意授權、或者說放權的,而他們的理由常常是對方應該要讓老板看到他(她)值得我的信任,就是要看到其忠心和能力,而期望被授權者常常認為,你(領導者)不給我任何的權利,我如何能夠放開手腳全力以赴的工作?!所以,在我看來,管理者的授權與下屬所得到的權力永遠是一對難以平衡的矛盾。而一個企業做大過后,管理者若不愿意授權,結果無非是將自己累死,而下屬們還會怨聲載道。一名管理者事必躬親,表面看似辛勞,實則有迷戀權力之嫌。如果他能做到授人權力,就是一種開明之舉,會讓他手中的權力更具威力。
有許多的管理者,因為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所以工作兢兢業業,有的甚至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我們服務的云南那家公司的董事長就是如此,他時常還要出國考察,每每出國回來后,都有一摞很厚很厚的文件等著他簽字,其辦公室門口基本上都排起了長龍,而且要連續排好些天。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夙興夜寐""新理細事","大事獨攬、小事包辦",內政軍戎,事必躬親。《資治通鑒》記載,諸葛亮曾親自校對公文。主簿曾打比方勸他:"有一個人,使奴仆耕田,婢女燒飯,雄雞報曉,狗咬盜賊,以牛拉車,以馬代步,家中事務無一曠廢。忽然有一天,這位主人打算親自去做所有的事情,結果自己累疲憊不堪卻一事無成。難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雞狗嗎?不是,而是他忘了作為一家這主的職責。"但諸葛亮不聽勸告,仍然"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以致自己被弄得"食少事煩",甚至演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劇。
諸葛亮雖為一世英雄,卻大小事情一個決,最終把自己累死。經驗證明,任何人都無法做到事無巨細,皆"親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管理者從體力和精力上來說,是不可能完成一個團隊所有的工作的。那些事必躬親的管理者,他們的工作熱情與實干精神固然可敬,但從科學管理的角度來說,這種做法是一種極大的失策。試想一個整日忙于煩瑣事務的管理者,哪有時間去思考,去研究,去解決那些事關全局的問題?用柳傳志的話說管理者就是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做好這三件事,就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領導者,其它事應該授權他人去做。
管理者的職責就是管理員工,借員工的智慧和能力來完成組織目標,因此,該讓下屬去做的就一定要他們去做。萬科的王石講管理者應該把自己的能力想得小一點兒,把別人的能力想得大一些就很好,放權非常重要,他在《王石哈佛問道》中講他剛剛不當CEO時的心態。
他辭去萬科總經理職務時,做了個辭職演講,然后那幾天覺得一切都正常,沒有什么打擾。但是上班他還是董事長,而且辦公室也沒換,所以他照樣去上班,一上班坐著覺得怎么沒人找他呢?坐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沒動靜,問秘書人都到哪里去了,秘書告訴他說郁亮在召開總裁辦公會議,當時本能的想問為什么不叫他,但一想他已經不是總裁了,也就忍住沒問。當時他就覺得自己心態不對了,抓耳撓腮,在辦公室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打電話也不是,干什么都不是,無所適從,覺得怎么都不對。
忍了三天,郁亮向他匯報工作,他說董事長,今天向你匯報七點,第一點是什么第二點是什么第三點是什么。到這時,王石打斷郁亮說,你不要說了,因為我知道你第四點會是什么,第五點會是什么。但是你是錯的,應該是什么應該是什么應該是什么……他說他當時就看到郁亮眼睛里一種很佩服的神情。王石心里就很得意"是吧,你看我參加不參加會議是一樣的,你們討論結果都是什么,我就開始糾正他們,哎呀,有一種個人的實現感,這種感覺很舒服。"
結果第二次照樣匯報十點,匯報一半就打住,"你不用說我知道,我知道你會說什么,而且是什么什么"王石打斷道……到了第三次,王石就發現不對,這個郁亮匯報工作時,眼睛沒光沒精神了,顯然不是在向董事長匯報工作,而是在等著聽指示,第一點是什么,第二點是什么,第三點是什么。這時,王石反省:這事再這樣持續下去,就等于太上皇在進行監控,就這種情況,你真的辭職也是沒什么意義的。最后,王石就開始遠離辦公室,讓郁亮全心的管理萬科,他開始登山、開始哈佛求學,據說以后還要去航海。
在有些人看來,權力的誘人度勝過世界上任何金銀財寶,所以一旦手中有點權,就會想入非非,激動不已,一則死抓權力不放,二則害怕他人分享自己的權力。我始終以為,管理者作為權力的化身,應當善用手中的權力,給能者權力,讓他們挑重擔,形成責權利統一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