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信奉:唯有專業化才是企業成功的法寶。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朋友多元化成功的故事,不斷地在沖擊我這個信念。是因為我的固執和保守而看不到真相?還是這些多元化的成功只是曇花一現呢?如果得出錯誤的結論,要么失去許多本該屬于你的機會;要么因為自己的動搖,影響了專一。
專業化的理念來自于西方,由于充分的競爭,使得社會分工非常細化。每一家企業為了生存,必須有自己的絕活,將自己這點事做精、做細,這樣才能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在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多元化做大、做好的確實不多,像通用電器這樣的公司屬于鳳毛麟角。
而在當今的中國,甚至香港,多元化做大、做強的不在少數,比如李嘉誠等。中國的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都會涉足 房地產 ,有些人原來是做服裝的,有的是做建材市場的,有的是做國際貿易的。
我有一個朋友涉足房地產、百貨、酒店、電子商務、礦產、 私募 投資等領域,而且做得都非常成功。仔細觀察他的這些生意,也并不是投機之舉,都有一套比較長久和完整的思路和想法。
我在上海還認識另一個神奇的企業家,本來是做房地產的,將物業交給國際酒店集團經營,覺得他們做得也不怎么樣,自己接手管理了;將物業租給別人做賣場,生意火爆,他也準備自己做百貨業了;覺得自己物業群里的電影院生意也不錯,據說又準備涉足影院……看到這里,大家可能對這樣的老板不屑一顧,認為見異思遷,什么也做不好的。但結果并非如大家所想,至少目前如此,那家他自己經營的酒店,生意也不錯。
一開始我也是這么認為,但是看到中國這么多企業家,成功地經營多元化的業務,我確實覺得不能有先入為主的偏見。要仔細地想明白他們成功后面的原因。
首先是機會多多。許多企業家是因為各種機會來到眼前才去做的,而不是研究、調研、計劃的結果。
二是中國目前國企、外資、民企這三種不同的企業性質并存,民企的靈活和機制使得在某些領域的競爭特別有優勢。比如跟外企相比可以更快地決策;跟國企相比,可以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民企是最容易傾向于多元化的。
三是競爭的環境不是特別殘酷和激烈,在各個領域真正有實力的對手不多。過去幾十年,不管是在品牌上,還是在人才上,各領域都沒有培養出特別強的玩家。
四是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在提高。尤其是中國最優秀的那批企業家,早已經不是過去那些“農民企業家”了。他們懂得網羅人才,懂得運用 資本市場 ,懂得運用各種管理工具和技術手段,也學會了如何和政府打交道。而且這些企業家本人精力都極其旺盛,工作非常勤勉。就像我認識的那位上海企業家,許多事情都親力親為,周六、周日都不休息,依然精神頭很好。晚餐二兩白酒過后,依然神采奕奕。
我相信這些企業家不斷地多元化,目前階段還屬于不斷擴大疆土的階段,還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里。下一個階段應該是整頓、發展的階段,將每一塊業務都做好、做強。在這一階段可能會面臨許多風險,因為很少有人在每一個涉足的領域都獨領風騷。強中自有強中手,通過充分競爭,大部分人會自愿或不自愿地集中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這又是“專業化”的開始了。也會有少部分人,發展成像通用電器和長江實業這樣的綜合性、多元化企業集團。另一種多元化的方式是做投資。不是財務意義上的投資,而是股權意義上的實業投資,比如復興集團。通過財務手段控制企業,通過一流的人才治理企業,再通過優質的經營業績,在資本市綢得更多的資金,控制更多的企業。
所以說在當今中國,確實是機會滿天飛的階段,不管是金礦還是煤礦,都在地層表面,稍微挖一挖就是財富。因此,許多企業家的多元化并沒有錯。籃子里有許多蛋,總比只有一個蛋要好,不僅富裕,而且抗風險能力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