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作為政府、企業、市場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既是企業走向市場的向導,也是企業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維護者。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的發展,深化行政體制變革 ,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律師行業協會通過自身的發展和完善,構建和諧的政會關系,也勢在必行。
《非政府組織視野下律協與政府關系》一書,嘗試從非政府組織“結社運動”的理論視角,批判性地探討律師協會與政府的互動關系,揭示律師協會發展的主要特征和前景:同時考察了美國有關司法實踐業務,包括司法部的機構運作、律師費爭端處理規則等,期望對研究我國律師事業發展和司法變革 建設有所啟迪。
作者李建新視角獨特,發人深省,文字坦率,首先就行業協會與政府關系的理論與現實維度,抽絲剝繭娓娓道來,展現了學者寬廣的視野和富有建設性的研究論斷。如文中所述:律師協會是《律師法》明確規定的律師法定自律組織,因此,其法律上的合法性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合法性并不是簡單的合乎法律的概念,行業協會作為公共組織與政府具有相同的社會合法性需要,否則,即便是有國家或者行政部門作為后盾,其治理仍然無可避免地受到成員的質疑。
李建新特別以A市為例,講述了行業協會與政府關系的溯源,并對律師協會與政府關系的變遷和特征,通過生動詳實的內容,巨細靡遺的情節,一一加以介紹。
哈貝馬斯指出,“行業協會的宗旨是為會員提供服務,維護行業、會員的合法權益和共同經濟利益;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溝通會員與政府、社會之間的關系,發揮其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的作用。”
為進一步完善、健全協會各項民主管理機制,A市律師協會理事會在原有民主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研究、實施了律師代表常任制、會長輪執制、議決執行分離制和會費社會審計等多項民主管理制度的變革 ,管理功能不斷強化,能力不斷提升。
上溯其理論基礎不得不提到“合法性”,其是在政治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不是簡單地指合乎法律,而是指公民對政治行為的自覺接受性。
多重視野是本書的學術特征和獨到之處,在不同角度的剖析之下,律師協會與政府主管部門、與司法機關、與地方政府人大政協的多種關系維度,均令人耳目一新。
對于律師協會與政府關系的未來與走向,基于獨特的視角和力透紙背的分析,李建新以政會之間相互作用的效果和政會關系中角色行為的顯著特征為題,加以詳盡闡述。
作者李建新介紹
,1980年出生,公職律師,獲汕頭大學法學學士和中山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MPA),2002年至今在政府部門從事律師行政管理工作,長期注視和體會中國律師業發展路徑和步伐。主要研究領域為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律師與社會發展,重點從非政府組織和比較法視角關注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