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九成職場人表示自己周圍存在“閑人”
“工作清閑,收入客觀”的工作備受某些求職者的青睞,他們期待有一份安穩舒適的工作,加入到“閑人”行列。而職場中有多人是“閑人”,“閑”是某個階段的個別現象還是某個群體的日常狀態?智聯招聘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職場人超四成表示自己是“職場閑人”。
不僅有四成職場人表示自己是“閑人”,同時智聯招聘調查顯示,近九成職場人表示自己周圍存在著閑人。其中,18.6%的職場人表示自己周圍有很多“閑人”。

二、成熟心態,面對閑人絕不“羨慕嫉妒恨”
職場人對同事的“閑人”狀態褒貶不一,40.6%的人表示沒有感覺,在他們看來,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選擇的職業道路也不同;

13.6%面向職場人表示嫉恨,認為由于公司管理不善,導致不少人不干活且占高職拿高新。10.4%的人很反感,認為影響“閑人”影響了團隊的工作氛圍和工作的整體進度。僅有9.0%的人羨慕“閑人”狀態,因為比起沒完沒了工作,“閑人”過地很滋潤。
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表示,雖然大部分職場人能夠正面看待其他“閑人”狀態,但是一旦與自己有關系利益的直屬團隊中長期出現“閑人”狀態,會影響整體團隊士氣。
三、八成“閑人”不滿現狀,近四成“閑人”欲通過跳槽擺脫現狀
在某種程度上,“閑人”狀態代表著一種缺乏激情和創造力的平庸化的工作態度,當最初走上崗位的職業理想掩沒在煩瑣的重復勞動中,或者從進入單位的那一天就決定了會在看書、讀報、上網的無限循環中混過一天又天……面對這一切的一切,“閑人”們有著怎樣的認知,他們會做何打算?

智聯招聘調查顯示,對自己“閑人”狀態不滿意者占82.3%,其中有44.0%的人非常不滿意。他們會通過怎樣的方式來擺脫現狀呢?調查顯示,有97.7%的人計劃擺脫“閑人”的狀態。職場閑人中四成想通過跳槽來擺脫困境,具體比例為39.5%;有24.6%的人想要改變,卻依然迷茫,不知何去何從;21.1%的人既希望以參加學習 ,通過給自己充電來提升競爭力。
四、雇主管理制度是造成“閑人”現象的首要原因
出現職場“閑人”現象是由很多因素導致的,智聯招聘此次調查顯示,27.4%的職場人認為雇主管理制度問題是導致“閑人”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上所述,團隊出現閑人現象會影響整體工作士氣,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表示,團隊負責人應及時發現和處理團隊中出現的閑人現象,平衡好團隊成員工作量及制定有效的獎懲措施。
另外,缺乏職業規劃,缺乏工作熱情、沒有工作追求,能力與工作不匹配以及不滿意目前工作等主觀原因也會導致“閑人”的出現。

以較輕松的方式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或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差事。但是智聯招聘調查發現,當職場人真的有一天“閑”起來的時候,他們開始有一種危機感,他們也并不喜歡這種狀態。因為“閑”也意味著較強的可替代性和較弱的價值感。智聯招聘職業顧問也提醒職場人,要客觀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心理狀態,對“閑人”狀態保持清醒的認知,并形成警惕意識。也許,客觀條件我們無力改變,但是要多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才是改變現狀的根本動力。當你遇到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時,不妨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盡量爭取擔任核心工作,或通過業余時間來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