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需要新的品牌、新的產品,國內脫穎而出的新銳品牌又相對稀缺,年輕人正面臨“新品牌饑渴”。這種“饑渴癥”也催生了爆品頻出的市場氛圍。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如何順勢而為,從打造新品爆款開始,培育出備受年輕消費者熱愛的新品牌?為解答這一問題,我們采訪了《我在小米做爆品》作者高雄勇。
“10年打造100款爆品”是高雄勇的微信簽名。作為一個20多年的產品經理,他親歷了無數爆品的誕生。現在,他則成為眾多企業的爆品顧問,助力企業打造爆品戰略。這位爆品建構師是如何理解新品爆款的?又有哪些新品打爆的方法論?
以下是對高雄勇口述內容的整理:
重新定義爆品,爆品不等于網紅產品
爆品跟網紅產品是不一樣的。我所說的網紅產品是指,品質一般,瞬間大賣,用戶購買之后不會進行復購,也不會給出正面評價的產品。比如,一款零食,無論營銷做得多好,包裝做得多漂亮,用戶如果覺得不好吃,一切都等于零,最后只會變成一時的網紅產品。
很多新銳品牌起得很快,衰落也很快的根本問題在于產品經不起考驗。與網紅產品不同,爆品不是營銷出來的,而是策劃出來的。爆品本質上更像是一種超級單品,爆品的品質相對較好,它的功能、性能、價格也能匹配用戶的需求痛點,用戶復購率高。
產品是營銷的第一要素。因此,如果企業想做品牌,我也會建議用爆品的方式去做,而不是粗暴地砸廣告。如果能夠做爆一款產品,把它做成品類冠軍,然后強化品牌,再用品牌去拓展新的產品,是非常容易成功的。
三要素與三高法則
我對爆品有一個簡單的定義:要具備話題、流量、銷量三個要素。爆品的誕生首先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興趣和話題,從而匯聚成巨大的流量。有了流量,銷量的提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抖音電商很容易聚集到產品相關聯的興趣人群,因此新品冷啟動,我會推薦它去做抖音電商。
爆品的前提首先要有話題和流量,而做話題、做流量要遵循“三高法則”:高科技、高顏值、高性價比。“三高法則”符合用戶愿意買單的三個要素:因為用戶愿意為科技買單,愿意為時尚買單,愿意為便宜買單。任何一個產品同時具備這“三高”特點的時候,就具備了爆品潛質。
爆品打造“公式”,八步出爆品
做爆品是有方法的。我總結出爆品打造的八個步驟:先做行業地圖;然后去做行業診斷;用戶群定位;產品定義;產品賣點與用戶痛點匹配;營銷規劃;渠道布局;產品迭代。這八個步驟一步也省不了,很多企業想跳過去都會有問題,所以做爆品不是有個創意就行,是一個系統工程。
不過,這八個步驟并不需要一個接一個按順序依次進行,除了行業地圖和產品迭代環節,都可以并行推進。另外,企業也需要關注“442法則”:用40%的時間、精力是要去做產品定義,用40%的時間去做研發和生產,用20%的時間把產品賣出去。
以當時我們在小米做空調產品為例。當時,小米把京東、天貓里面所有空調的用戶評價收集起來。通過分析差評,尋找用戶的抱怨點,看市面上產品與用戶抱怨點之間的差距在哪里,判斷小米有沒有能力或者方法去解決。
通過分析,我們發覺有一大堆的用戶問題沒有解決,而這些問題小米是可以解決的。比如用戶抱怨最多的,是晚上睡覺開著空調有噪音,以及通宵開空調,不是被凍醒就是被熱醒。為此,小米空調把空調跟空氣凈化器、加濕器連接起來,讓室內一直保持恒溫恒濕,這樣就可以讓用戶的幸福感和使用體驗好很多。
傳統品牌“打新”要上“網紅課”
除了新銳品牌冷啟動,抖音電商平臺也非常適合傳統品牌推出新產品。傳統企業或品牌對產品的品質把控是非常強的,缺的是對年輕用戶的理解和對新媒體營銷環境的理解。
現在做產品,不能企業說了算。一個產品開發之前,要先明確賣給誰,讓誰最喜歡這個產品,要遵循讓喜歡的人更喜歡,讓不喜歡的人離得遠遠的邏輯,產品功能要關注對用戶有什么用,用戶覺得是否重要。
在流量運營層面,傳統企業要向網紅品牌學習,像網紅品牌一樣去研究年輕人。年輕人喜歡什么就去喜歡什么,年輕人喜歡抖音,企業就去玩抖音,別光看,企業高管可以嘗試自己拍抖音視頻,做直播。與年輕人靠近的方法,跟年齡無關。我給很多企業家一個建議,我們不要只當觀眾,要當運動員,運動員的核心前提條件是要上訓練場,比如說抖音電商。
我在抖音里也看視頻,也自己拍視頻,我自己拍攝、自己剪輯、自己發布,響應用戶的反饋,這就是好玩的。包括像雷軍,一直堅持自己發微博、自己發抖音,為什么?我們常說我們要和用戶在一塊,直接去玩起來,這才是讓企業天天跟用戶在一塊的最好的方法。
新銳品牌做爆品要警惕“撞墻時刻”
新銳品牌冷啟動在抖音電商有非常好的機會。抖音聚集了大量的年輕人,做新品牌一定要找勇于嘗鮮的人群,而年輕人有更多的意愿去接觸新品牌。加之抖音電商玩法豐富,比較容易上手,可以幫助新銳品牌在短時間打開知名度,解決新銳品牌在平臺發展的0~1問題。
完成0~1的過程以后,新銳品牌要緊盯復購率。基于行業的一個大數據分析,產品的復購率大于40%,快消品可能要達到60%,才能確保發展沒有問題。一旦復購率下降,可能就意味著偏離了用戶需求(興趣點)或者產品沒有解決好用戶的某些問題。
鑒于快消品是靠復購來盈利,95%的利潤來源于復購,復購率如果長期低于40%~60%,建議品牌不要急于擴張規模,而是在復購率穩定在30%~50%的時候再去做品牌擴張。
現在,很多新品牌在抖音電商的迅速崛起,讓人看到了興趣電商的價值,但是這些品牌在接下來發展中也需要警惕“撞墻時刻”。所謂“撞墻時刻”是指很多新品或者新品牌一直是向上保持100%、200%的增速,突然有一天,增速變成15%、20%,大幅收縮的階段。
“撞墻時刻”出現的原因有二:一是前期頂層設計沒做好;二是在開始做產品的時候,營銷用力過猛,透支了品牌信譽,比如某款產品本來只有8分,被說到9分、10分,影響了產品后續的復購率。
一般而言,這種“撞墻時刻”也是考驗品牌韌性的機會,撞過去就能繼續增長,撞不過去就會“死”在這個階段。
過去,我們因為功能或者使用價值去購買產品,現在,消費者決定下單的因素更多是憑興趣。從這點來看,興趣電商和爆品的邏輯是相通的,都是在解決用戶最核心的興趣需求。
現在,興趣電商的潮流剛剛開始,如果要發展成比較成熟的模式,我覺得至少還要3-5年的時間。所以現在正是興趣電商入局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