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看一看2016年夏天最影響社交媒體的5大營銷趨勢:
視頻直播
Facebook在其整個用戶平臺上開放了視頻直播功能,Facebook可能并未期望在此領域取得如同新聞渠道杠把子那樣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備受關注的大事連二連三地發生,視頻直播功能已獲公眾認可。
當市場營銷人員才剛剛開始探索視頻直播的可能性時,就已經有開拓者涉入這個平臺、探索市場行情、建立性能指標,毫無疑問,視頻直播會在接下來幾個月內成為一個重要的營銷渠道。甚至,一些大型品牌公司也開始進入視頻直播市場,包括跨國移動電話運營商T-Mobile等。T-Mobile CEO聲稱,視頻直播會成為“社會活動的中流砥柱,你可以利用視頻直播處理任何事情,包括新產品發布、社會信息通報以及競賽傳播等”。
就像Facebook近日所述,視頻直播“讓商界大佬能通過真實的途徑與其核心受眾——雇員、顧客甚至股東——交流。”這意味著所有人都需要對視頻直播全面入侵做好準備。
增強現實
作為一項有用的技術,AR已經活躍了好幾年。2014年,美國郵政署(S. Postal Service)將AR配置在app上,并迅速在建筑、教育和外科手術等垂直利基市場取得成功。但真正讓AR風靡全球的是《口袋妖怪GO》開發公司Niantic和發行公司任天堂(Nintendo)。
盡管《口袋妖怪GO》只會火爆一時,到了圣誕節我們就將它忘到爪洼島去了。但毋庸置疑的是AR翻轉了大眾傳統上對“線上”行為和“線下”行為的區分認知,而且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規則是由第一批使用者來制定的(視頻直播也是如此)。
全面披露
市場營銷人員已經接受了“影響者營銷(Influencer marketing)”的營銷理念,因為倘若能準確執行,沒有比讓名人穿你的襯衫、開你的車或者在節目中喝可樂更好的“脫穎而出”的方法了——尤其是在如今的網絡環境中,(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上的)廣告攔截和自然觸及人數削弱限制了品牌將信息傳遞給大眾的能力。
但現如今,兩大巨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谷歌——正迫使“影響者營銷”接受越來越多的審查,迫使市場營銷人員確保市場營銷人員和影響者之間任何金錢或者其他報酬的相互轉賬是公開披露的。
如果你想使用這種營銷模式,你實在無法避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或者谷歌將你的營銷模式判為欺詐性廣告的風險。所以,你需寧求穩妥、全面披露、謹小慎微。
社交媒體規范
如果你通過谷歌快訊(Google alerts)或者其他最新資料快報關注“社交媒體”的相關報道,就會留意到那些因為在Twitter、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上發表不恰當言論而被批評、被懲罰甚至被送至監獄的人在大幅度攀升。看來社交媒體為我們的生活消除了太多因意見分歧產生的傾軋,以致于人們不會在現實工作中出差錯、失敗和破壞自己的聲譽卻太容易在網絡上深陷義憤填膺(或者不那么義憤填膺)。
另一方面來說,社交媒體規范為大家的社交通訊增加了一層有用的(意見分歧)摩擦力,以及透明度、責任性和審核流程。當然,社交媒體規范一點都不酷,但是除非你在網絡環境中適當地設置了一個規范,否則你無法高枕無憂。
“購買”按鈕遭遇滑鐵盧
僅僅在一年之前,Pinterest、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齊刷刷地在頁面上添加了“購買”按鈕,期望消費者能體驗一站式購物。然而,一年之后,卻發現“購買”按鈕不是很受歡迎,特別是Twitter飽受困擾,因為Twitter對直效廣告客戶(direct response advertisers)入駐Twitter期望很高。
Twitter承諾到第四季度圣誕節前夕的購物旺季將適當地強化直效廣告分析功能。但現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社交媒體扮演的是“輔助機構”這樣一個重要角色,社交媒體仍然只是一個意識開發(awareness-building)渠道而非轉化(“轉化”即“探究網站訪問者的動機及網站的效果并吸引訪問者瀏覽并購買”)渠道。在其他非社交媒體網站上,轉化繼續風生水起——而這里方是需集中優化轉化率投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