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標簽上的尾數9、廣告上的“含淚噴血大甩賣”、商場的節慶折上折促銷、返利、紅包、購物券……無一不是利用消費者喜歡占便宜的心理。如今,在電子商務企業多年來不懈地教化培育下,消費者逐漸養成了網購習慣,于是一些利用“占便宜心理”盈利商業模式隨之搬上了互聯網。
2010年正是這樣一個節點,這一年,團購、返利、比價三大“占便宜”網站興起,然而,它們究竟是電子商務之花還是吸血螞蝗呢?其盈利模式的背后是怎樣的商業邏輯?
團購:都想“占便宜”的游戲
從2010年被引入中國開始,團購在2011年進入“千團大戰”的瘋狂狀態,暴利神話、高薪挖角、吐血打折、高調赴市、裁員欠薪、老板跑路等戲文接連上演,在短暫的榮光過后是一地的雞毛。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從未有過這樣一種商業模式,它剛剛出現時被寄予厚望,在成長中遭擠壓變形,在衰退時傷痕累累,而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團購變幻的臉譜背后究竟是什么?
失望的商家
團購是一個牽涉三方利益的商業模式:商家、團購網站、顧客。在這個鏈條中,每一方都想通過團購獲益。
簡單點說,團購模式就是由團購網站驅動,游說商家合作,商家提供低折扣的商品或服務,以低價為噱頭誘導消費者購買的模式。
參與的商家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提供本地化服務的商家,一種則是提供標準化產品的商家。
對于后者來說,它們不缺少互聯網推廣和銷售途徑,在沒有大量庫存積壓風險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參與團購活動,相反,參與團購甚至可能威脅到其價格體系穩定。因此,它們參與團購的主要目的在于清理庫存,解決庫存壓力;
對于前者來說,參與團購的需求更強烈一些,因為本地化服務一直缺少在互聯網上做推廣的途徑,對于它們來說,與產出相比,展示廣告費用太高昂,搜索廣告按點擊付費,轉化率的問題沒有解決,而團購模式,按實際的消費人數計費,更加直接,也更容易理解。
因此,參與團購的商家一般處在本地化服務以及需求隨機性比較大、庫存積壓風險高的行業,團購的出現,的確為這類商家解決了一部分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似乎商家的確占到了團購的“便宜”,但事實是這樣嗎?
在理論推演中團購可以完美解決的問題,在現實中卻屢次被冷水澆頭,其原因林林總總,但主要原因是:本地化服務能力低下或接待能力不足,導致團購體驗差,未對消費者構成有效的品牌傳播,無法形成可觀的回頭客;團購顧客與未參與團購的老顧客待遇一樣,導致老顧客不滿,顧客忠誠度降低;團購顧客被區別對待,引發顧客不滿,從而傷害商家品牌印象;最為關鍵的一點,團購提高了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導致原有的顧客暫緩消費,等待下一次團購的到來。
出于對以上幾種情況的忌憚,許多商家在參與一次團購之后,明確表示謝絕再次參與。
美國波士頓大學和哈佛大學通過對Groupon和LivingSocial數千次團購活動的研究發現,開展團購活動不利于商家的長期聲譽。因為相對于普通消費者,“團購消費者更加苛刻,他們很難感到滿足,常常會在網上抱怨,甚至影響商家在商業網站的評分,在美國還出現了不少商家在做完團購后就直接倒閉的情況,這些都讓團購的光環迅速黯淡,越來越多的商家表示不愿參與團購活動”。就在Groupon申請IPO的同一天,美國在線教育企業Knewton創始人兼CEO喬斯•費拉雷撰文稱,Groupon并沒有創造價值,而是創造了一種均衡狀態,但“這并不是一個穩定的均衡,而是一種自我毀滅的均衡。在首次嘗試Groupon的服務后,本地商家不久后就不得不停用這一服務”,它的整個運作模式就像一場“龐氏騙局”,將在5年內瓦解。
難侍候的顧客
對于顧客來說,參與團購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簡直就是購物的狂歡天堂。但有個非常有趣的事實是:在百度搜索“團購、吐槽”兩個關鍵詞,蹦出來的相關結果高達1,140,000個,滿屏幕的訴苦和吐槽讓你不再懷疑團購讓消費者吃了大虧。
消費者吐槽的主要原因是線下服務與線上描述之間的巨大差距,甚至有網友組織線上圖片與線下商品拍照對比活動,團購網站上讓人垂涎欲滴的菜肴到了線下變得色澤暗淡,而且份量減半。此外,還有個別投訴是因為商家先提價再打折扣,或者商家有意模糊團購產品規格。
在團購鏈條中,消費者在線上下訂單,在線下完成交易,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不可控風險,而線上與線下之間的協調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偏差,將給消費者體驗、團購網站和商家品牌都帶來很大的傷害。并且,團購網站促使消費者對價格更敏感,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對消費體驗的要求低,一旦出現不滿,對團購網站和商家品牌沒有忠誠度的消費者,便會立刻更換團購網站和商家。
這種情況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團購商業模式本身的硬傷。在如今的個性化時代,很多用戶需要的是個性化的、獨一無二的、定制的以及實時的產品或服務,是更加精準的按需購買,而非在有限的商品中購買。
比如,當某位消費者此刻想購買一件黑色立領襯衫時,團購網站此刻不一定恰好提供這樣一件襯衫的團購,而是提供一件黑色T恤的團購,它的價格更低,部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于價格導向的消費者來說,由于低價而購買了一件黑色T恤。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此次團購行為的完成并沒有從根本上滿足消費者最初的需求,這只是一次額外的購買。問題之一:消費者精準化的需求,團購網站無法滿足;問題之二:價格導向的購買行為,不能形成有效的品牌忠誠,也就無法提高回頭率;問題之三:消費者對于沒有充分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會更加挑剔。
參與二次團購的商家和消費者變少,主要是由于團購網站為商家和消費者創造的長期價值有限,因此在合作上體現出更多的短期行為色彩,整個鏈條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養蠱的團購網站
《通志》中說養蠱,要用100種蟲,夷人只用12種,在正廳中央挖一個大坑,把一個口小腹大的大缸放進去,大缸里是毒蛇、鱔魚、蜈蚣、青蛙、蝎、蚯蚓、大綠毛蟲、螳螂等毒蟲,一年中這些毒蟲互相吞噬,最后只剩下一個,這一個最兇狠,便叫做“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