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做業代的時候一直是佼佼者,總奇怪為什么主管不做具體工作還忙的一塌糊涂?為什么那么多人講管理是一門大學問?為什么優秀的管理者身價讓人眼暈?總不明白¾管理究競有什么難?
終于有一天業代做了主管,突然感到自已不再游刃有余,甚至有點手忙腳亂。幾年辛苦,幾年學習、摸索、體驗之后,才開始了解其中的奧妙,才知道¾管理真的是一門大學問。
看過不少管理方面的書,不乏精彩之作,也學了不少知識,但總感覺有個通病就是理論性太強,初學者很難迅速領會,學以致用.
嘗試一種新思路,把幾年的管理實務經驗落實具體案例和解決方法成動作寫下來—給初涉管理學的朋友們看,希望能有所幫助。
管理:
理念1:管理是什么?是通過管人達到理事的目的,是通過調動團隊的力量去完成企業的目標。
分析:管理的核心是調動他人的力量,初做主管者往往不能突破這個瓶頸,勤勞有余,策略不足。管理者的時間是企業的財富,一個纏身于瑣事的管理者,永遠不可能成功。
動作:盡快轉換角色,一思一行皆以調動他人為核心,在學習、摸索、嘗試中提高自已的管理能力,初期往往會出現些失誤,但只要方向是正確正確的,過程中的偏差是成功應付的成本。
理念2:管理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
分析:管理是科學,因為管理有成套的理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管理是藝術,因為他的內容全部是和人打交道。
動作:盡快充實理論基礎,在實踐中有意識的加以印證,不斷摸索、總結,將書本上的科學理論迅速轉化為自已的管理技巧和藝術。
技巧一:鼓勵新人創造鲇魚效應
現象:主管們常驚奇的發現,新招員工經驗淺溥,但卻沖勁十足,點子多多,老員工以至主管,經驗豐富卻往往循規蹈矩,創意不足,主動性不佳。
分析:老員工經過一段時間學習 ,學習、實踐之后會形成自已的“制式思維”,工作內容和環境的固定更強化這種軌道效應,雖然經驗豐富,但卻沒了新的想法,變的“斗志衷退,老氣橫秋“。而新人上崗,帶著自已固有的其它領域的知識和體驗,面對一個嶄新的工作內容和環境,加上“新官上任”的高昂熱情,自然可以擦出許多“火花”來。
理念:利用“鲇魚效應”激發團隊戰斗力。
動作:新員工是企業的新鮮血液,要善加引導,激發他們的動腦能力,對好的想法及時予以肯定表彰,保護新人的發言欲望。利用“鲇魚效應”激發老員工的動腦意愿和干勁,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新員工“一時得意忽忘形骸”告誡他們在知識和經驗上的欠缺,這樣才能防止新老員工間產生矛盾.
技巧二:集思廣益,全員管理
現象:業代們常常對主管制定的市場方案“不敢茍同”,或全無信心,或自以為是,不愿盡力主動的去執行。
分析:最貼近市場,最了解市場的是業代,一切策略的執行者也是業代,上級推出的任務、策略當然有他的認識高度,但從周密、可執行性,結合市場實際等方面講,業代永遠是老師。如果業代參與了策略制定,不但會使計劃更完備,更可以激發業代的成就感和責任心,業代執行“自已制定的策略”時,自然少些借口,多些主動。
理念:全員管理,全員“參政”。
動作:建立市場信息反饋日報,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激發業代動腦能力,營造全員管理的氣氛,鼓勵業代大膽提案,任何市場策略的制訂,主管先有思路及草案,召開討論會讓業代“會診”大家暢所欲言,修正不足之處達成共識而后定稿。
技巧三:精準溝通
現象:主管下達作戰指令,業代卻一臉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只感到壓力重重,自然信心不足,于是各自為戰,蠻干一氣,結果自然是事半功倍,大打折扣。
分析:策略本身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由細分的動作描述和任務分解來完成。業務之所以迷惘是因為能力、經驗所限,對需執行的策略不能深入理解,對執行方法、步驟等也很難自發產生清晰思路,沒有方向感,自然信心不足。
理念:Smart準則:
S:具體的;
m:可度量的;
a:可實現的;
r:相關的;
t:有時間限制的。
動作:策略傳達,任務布置時要精準溝通,須考慮以下因素:
Ø任務描述:任務目的、內容;任務目標(量化)。
Ø資源描述:人力資源;設備投入;資料支持;起止時間.
Ø過程描述:任務細分,每項分任務的如上任務描述、資源描述。
Ø檢核:參考過程描述中對各項分任務設定的目標,制定各分任務檢核標準(量化);明確檢核負責人、執行人,檢核時間、方式、結果(量化)和復命渠道。
Ø獎罰:針對各分任務的檢核結果制定量化的獎罰標準。
技巧四:完善制度
現象:團隊沒有完善的制度,工作計劃 、檢核、獎罰完全是主管說了算,結果自然是紀律松散,效率低下。
分析:每一個人都有惰性,當員工出現失誤、謊言、偷懶等現象之后,首先應該反思的是主管,是制度漏洞給了員工犯錯的機會,沒有完善制度的團隊,如同沒有法律的國家,只會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