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某高煤公司自推行全員 績效 考核管理以來,這里的員工不僅工資待遇有了顯著提高,觀念也發生了根本變化,“現在我們個個都成‘經理’了,不再像以前只關注安全和產量,現在更多的是考慮礦井的煤質、資源回收等核心考核指標了。”該公司采煤一區煤機司機嚴海說。
該公司采煤一區的煤機司機以前由于不注重煤質和層位開采,造成了煤質差、資源浪費、損壞設備、增大了材料投入,高產不高效。自推行全員績效考核后,對煤機司機進行了個性化考核,重點考核“層位合理開采、配件損耗、煤質管理和資源回收”四項考核指標,將各類考核指標和每個職工的工資收入掛鉤,每位職工有了當“經理”的感覺,積極性和責任心更強了,不僅原煤產量有了明顯提高,個人收入在以往的基礎上增加了15%,月均產量與去年同比提高了17%。
該公司在深入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的基礎上,創新推廣了更具個性化和人性化的全員績效考核管理。大到原煤產量、掘進進尺、精煤產量,小到各科室辦公費、印刷費,都進行了全面的細化、量化、具體化,列出預算,不留空檔,全部考核到個人,據統計,各類預算指標達到1740個。所有預算指標完成情況都納入責任人的月度績效考核,與工資掛鉤兌現,真正實現了管理的自主性。
他們明確了崗位價值的增值方向和管理者的績效導向,杜絕了過去職工吃“平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