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企業其實很簡單,它只需關注三個企業最原始的命題——企業有前途、工作有效率和個人有成就。因此, 企業管理 的核心是 績效 ,以及創造績效的人。
在鷹騰管理 上市 系列叢書之《績效•劍》中,Yintl(鷹騰咨詢)通過華立集團的全景案例闡述了這樣的事實: 績效管理 要真正發揮作用和價值,就必須在引入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制度的同時,注重對績效文化的培育,發揮績效文化的導向功能。績效管理需要“兩只手”,即一方面以制度為法理框架,此為“X法則”;另一方面則重視以文化為激勵導向,此為“Y法則”。只有兩種法則并舉,形成“X+Y”效果,績效管理才不至于顧此失彼,才有了順利實施的基礎及正確導向。
制度與文化看似水火不容,其實水乳交融,就像太極中的陰陽魚,相生相克,相輔相成,陰陽合合,剛柔并濟。在企業管理過程,企業有制度,但制度再周全也不可能凡事都能規定到,所以需要文化時時刻刻對人們的行為起約束作用。因此,企業需要文化,制度永遠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當然,企業管理同樣不能否認制度的重要性,由于人的價值取向的差異性、對組織目標認同的差異性,要想使個體與群體之間達成協調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實際上,在大生產條件下,沒有制度,即使人的價值取向和對組織的目標有高度的認同,也不可能達成行動的協調一致。
在績效管理系統中,績效制度是保障,它強調外在監督與控制,是企業倡導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員工必須做到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指導著績效文化發展的方向和程度;而績效文化是方向,屬于非條文式管理范疇,其效果重“柔”而輕“剛”,績效文化通過強調價值觀、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強調內在的自覺與自律而反作用于績效制度。不同的價值觀,績效管理制度所規定的內容,包括了考核對象、考核重點、考核指標的內容都會有差異,例如,企業采取滿足客戶戰略、低成本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時,由于企業關注的焦點不同,績效考核指標也會有差異。因此,從這個角度說,績效管理首先是從 企業文化 出發,明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什么。
制度與文化兩者相互作用,相互滲透,Yintl(鷹騰咨詢)稱之為績效管理的“X+Y法則”。
曾經被認為“一只腳已經踏進了墳墓”的藍色巨人IBM,于九十年代初,在郭士納掌舵IBM之后,開始著力建立以個人業績評估計劃(PBC)為基礎,從點績效(個人)、線績效(流程)和面績效(整體)三個層次相結合的績效管理體系。尤為重要的是,郭士納明確地改變了由IBM創始人老沃森提出的“精益求精、高品質的客戶服務和尊重個人”核心價值觀,創立了IBM的新文化,這就是由“力爭取勝(Win)”、“快速執行(Execute)”和“團隊精神(Team)”組成的IBM“高績效文化”。與老沃森的基本價值觀相比,郭士納的基本價值觀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這些基本價值觀正是IBM所失落的。在新的IBM文化內核——高績效文化的強力牽引和整合下,通過艱難的業務流程變革,藍色巨人重新走向舞臺,郭士納也解決了大象跳舞的問題。
因此,績效管理不僅要考慮諸如KPI、平衡計分卡、目標計劃考核法等技術問題,也要關注企業的文化面。具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選擇相應的考核方法、流程和指標,而這些考核的方法、流程和指標反過來又影響到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識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