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是2015年失意大公司敗下陣來的客觀因素。中國股市在半年內攀升到5000點又戛然而止,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市場遭遇寒冬,這些變化讓一些公司措手不及。
大公司的領導者面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在我們2015年的榜單里,幾乎每家公司都在“領導力和戰略”上犯了錯。這些領導者未能給潛在的挑戰充分準備預案——比如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或者來自第三者的突然襲擊。一些公司原本有一手好牌,在激烈震蕩格局下,優勢卻迅速轉為劣勢。我們如何從30家大公司在2015年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國內版
一、在站穩陣腳之前,別嘗試擴張
明星公司易崛起,也比任何時候都要容易隕落。
1. 小米
去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出貨量首次出現下滑。手機業務完成2015年8000萬部出貨量年度目標無望。粉絲效應減弱,由于專利問題進軍海外市場艱難。450億美金的估值遭受質疑。
小米在2015年沒有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而是將產品消費品化,這讓它失去了過往的優勢。
2. 特斯拉
2015年年初多名高管因業績離職,內部管理混亂。去年1月至9月中國銷量僅為3025輛,由于銷量較小,中國區的話語權較弱。充電樁和其他車型不兼容也導致中國用戶叫苦不迭。好在下半年整體戰略調整初顯成效,獲得北京的新能源車牌照也為其提高銷量。
特斯拉的Model X的研發和流程管理遇到了很多問題。
二、風險面前,誰在控制開關?
每家公司都想掌握行業的話語權,失去了這項權利之后,公司面前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一旦大公司不再能把握自身的控制開關,領導層對于戰略的推進便從穩操勝券變成計劃落空。
3. 萬科
12月18日,寶能投資集團通過杠杠融資從A股增持萬科的股份至15.04%,超過華潤成為后者的第一大股東,引發“萬寶之爭”。幾輪回合后,萬科只能和安邦結盟對抗寶能的惡意收購,而種種跡象顯示,安邦和寶能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面對寶能的進攻,萬科管理層所持的股權毫無還擊之力。
4. 微眾
想要倒逼傳統銀行模式并不容易。有騰訊加持的也發展乏力,在9月和11月分別經歷了行長和副行長離職,遠程開戶的模式也限制了用戶數量,招商銀行還關閉其轉賬接口。想要完成全新的銀行轉型,還有很長路走。
5. 中國聯通
由于在4G時代失去了先發優勢,這家公司1月至9月凈利潤為81.8億元,僅為移動的1/10,移動用戶也減少了27.8萬。曾在聯通任職11年,2015年8月剛調任中國電信的董事長常小兵被查,爆出聯通內部的管理和造假問題。
6. 聯想
手機業務沒有亮點產品,PC市場整體萎縮。聯想去年連續3個季度業績滑坡,6年來首次虧損。這家公司面臨著最艱難的時刻,將進行重組,全球裁員3200人。
楊元慶在聯想手機新品發布會上,但對比華為的崛起,前者的產品沒有亮點。
7. 高通
受到反壟斷的調查,高通第四季度的凈利潤下滑了44%。在4G芯片上失去先發優勢,由于產品質量問題,三星和華為等大客戶將之拋棄,開始自主研發,對高通的長遠業績也將帶來不利影響。
三、學會從富足中找到稀缺
全球商業在近兩年最大的變化,一個是不確定性增加,另一個就是產品的富足性。
各種產出都過剩了——2015年中國經濟放緩便是在過剩的產能,我們身邊的各種消費品也隨之出現了供給過剩。
當市場供大于求時,公司應該怎么辦?
8. 寶潔
2015年6至9月這一季度,寶潔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同比下滑了8%。最主要的原因來源于紙尿褲品牌受到日本品牌嚴重沖擊。同時在海淘的發展下,其他的洗護類日用品牌也不再吸引人。
9. 歷峰
受到中國反腐影響,這家以銷售珠寶和高級腕表的奢侈品集團在香港和澳門的業績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導致去年3月至9月亞太區的可比銷售下跌了17%。
面對中國的經濟下滑和反腐打擊,歷峰集團正在調整集團戰略,更加重視零售生意。
10. 索尼影業
2015年6月至9月的那個季度,索尼電視電影部門虧損了1.87億美元。除了《像素大戰》和《007》,索尼影業去年在中國沒有其他人氣作品。有消息稱,《007》的經營權的擁有者米高梅有意向踢開索尼轉投華納兄弟的懷抱。
11.康師傅
去年前三季度,這家公司的營業額和凈利潤同比下降了9.95%以及14.96%。由于方便面和飲料市場整體放緩,消費者的習慣也出現了變化。康師傅本身過于依賴渠道投入,在產品研發上投入不夠,業績持續下滑。
12. 如家
第三季度如家酒店的入住率為87.5%,低于2014年同期的88.2%;每間客房的平均營收從2014年同期的人民幣154元下滑到人民幣149元。中端酒店品牌布局過緩,目前只有56家,僅占整體酒店數的2%。年末,首旅酒店100%收購如家。
13. 起亞
去年前11個月,這家公司的汽車銷量同比減少了8.6%,下調全年銷售目標。由于 2015年中國車市增速放緩,受庫存壓力及車型盈利差的影響,旗下主力經銷商面臨資金斷裂危機。
面對汽車行業增速放緩,前兩年擴張過快的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在2015年嘗到了苦果。
14. 青島啤酒
中國啤酒市場的消費已經趨于飽和。這家啤酒巨頭三季度利潤下降19.92%,營收下降5.52%。由于經濟增長放緩以及進口啤酒的沖擊,這家公司全年目標恐怕難以完成。
15. 資生堂
一年更換兩次CEO,但卻未能拯救糟糕的業績,去年3月1日至9月31日的半年業績顯示,中國區銷售額同比減少7.6%。歐珀萊、泊美、悠萊、Za等出現品牌老化的問題,渠道上過于依賴百貨而忽視了購物廣場和電商。
四、沒有盈利模式無法過冬
2016年可能是一個更加漫長的冬季。
在2015年,中國的GDP增速已經降至7%,預計2016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降低至6.7%。公司們要找到一條依靠資本維持運營以外的模式。
資本推手加速了明星公司的出現,也同樣加速了它們的隕落。優酷、大眾點評、去哪兒,這些成立只有10多年的獨角獸公司已經爬過了市值的頂峰。
16. 去哪兒
盡管營收持續保持100%的增長,但去哪兒依然沒有跳脫燒錢換市場的模式。2015年10月底通過和百度的股權交換,攜程將擁有去哪兒45%的投票權。攜程還手握藝龍,去哪兒這家曾經想要顛覆攜程的公司只能面臨被整合的唯一結果。
17. 優酷
盡管取得了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但是這家公司依然還沒有找到盈利的模式。今年第三季度,優酷虧損4.356億元。去年10月,阿里巴巴耗資45億美元收購優酷,后者成為了阿里集團下的一個子公司。
18. 大眾點評
團購不再是一門好生意,加之資本遇到寒冬,自身的發展速度慢于競爭對手美團,年末兩家合并之后,大眾點評的創始人張濤擔任董事長,退居二線。
五、玩弄金融權術
我們之所以反對公司靠玩弄金融術成長,是因為它帶不來任何創新,這違反了企業家精神的健康度。
19. 漢能
2015年年中股價遭到腰斬,半天內市值蒸發上千億。香港證監會介入關聯交易調查,將其強制停牌。合作伙伴宜家取消合同,銀行取消融資,高管離職,員工紛爭不斷,引發了一連串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20. 中信證券
在2015年的股市的風暴中,這家公司被指“惡意做空股市”,最終栽了跟頭。中信證券內部的最高經營管理機構中信執行委員會中的8名執委中有6名被查。盡管業績依然不錯,但這家券商正在面臨成立20年來的最大危機。
國際版
一年一度整理失意大公司時,我們能看到許多公司已失意了好幾年,甚至失意的原因也依然還是那些。但現在,它們要面對一個更糟的消息:winter is coming。
這句話借用自喬治·馬丁的巨著《權力的游戲》,很多人或許都知道。但如要借用這部小說的情節做比喻,那能源行業無疑是北部絕境長城上已然感受到寒冬威脅的守夜人。原油價格的一路下滑讓能源公司都無緣好業績。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僅在2015年第四季度,美國就有9家石油天然氣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它們的負債達到20億美元。
那些看起來最有能力抵御風險的大公司也情況不妙,不得不讓自己進入節衣縮食的狀態。此前,無論礦業、制造業或快消品行業,盡管在本國已遇到增長瓶頸,但對新興國家的市場開拓讓它們依然能拿出不錯的財報。但現在,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放緩、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都讓諸多公司在這些地區的盈利情況不甚樂觀。
1. 渣打銀行
這家業務重心在亞洲的公司正在遭遇來自新興市場壞賬的風險。盡管新任CEO正在對之進行重組,包括裁員和精簡管理機構,但人們猜測它將尋求出售。
2. 東芝
財務造假,掩蓋業績巨虧。丑聞被揭露后,東芝前社長田中久雄和其他多名高管7月引咎辭職。9月業務整合后,裁員7000人,退出圖像傳感器和家電等業務。
3. 喜達屋
這家公司曾宣稱要在新興市場國家進行激進的擴張,但顯然執行能力出了問題,讓這家公司成為了大型酒店集團在新興市場中擴張最慢運營最差的一個。當市場活躍度下降時,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顯得相當不理想。2015年5月,這家公司被萬豪收購。
4. 沃爾瑪
這家全球第一的零售商在最近一季的財報中預測,來年利潤還將下降12%;除此之外,CFO和CMO的先后離職也讓其正經歷管理層的動蕩。如果再考慮Amazon的競爭,以及經濟不景氣帶來的疲軟購買力,沃爾瑪接下來的確會十分艱難。
5. Micheal Kors
輕奢品牌最好的時光看起來已經過去了,但財務表現最差的是Michael Kors,此前它相對低價走量的擴展方式讓其品牌影響力受損,定下的在青少年中獲得影響力的策略也已失效。在2015年,其股價下跌了44%。
6. 大眾
在被美國環保署指控在尾氣排放檢測上作弊之后,大眾股價暴跌,CEO也宣布辭職。除此之外,多年積累為人所信任的”德國制造“聲譽受到了巨大打擊。
柴油車丑聞曝光之后,大眾汽車撥款65億歐元用于汽車修理和召回。除了罰款,更糟糕的是,大眾汽車面臨著信用危機。
7. 雅虎
看起來雅虎CEO瑪麗薩·梅耶試圖力挽狂瀾的做法已經歸于失敗。現在,投資人已在呼吁撤換這名曾在Google工作,并被認為“更懂互聯網”的CEO,除此之外,雅虎也在考慮出售核心互聯網業務。
8. 21世紀福斯公司
這家公司旗下的廣播電視網費用高昂,但所播放節目的評分卻日益走低。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安裝有線電視,而愿意在Netflix、Amazon等互聯網內容提供商那里獲得內容。雖然它試圖將策略中心放在高質量內容制作上,但顯然糟糕的大環境和不耐煩的投資人都給了它巨大壓力。
9.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
由于油價不斷下跌,幾乎所有能源公司都和良好業績無緣。殼牌公司除此之外還遭遇其它困難,例如下游業務開始感受到煉油利潤下滑帶來的沖擊,此前這一業務在上游業務虧損時貢獻了不少利潤和現金流。
10. GoPro
在最近幾年內上市的科技公司都處在類似的困境,上市后早到追捧,但無法持續拿出出色增長數據后都紛紛跌破發行價。而Gopro是最典型的一個,它已有不錯的盈利,但卻依然不及預期,而投資人所質疑的產品發布節奏和沒有善用營銷等問題,也許會是硅谷公司們多少都會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