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在危機管理過程中,大部分管理者滿腦子考慮的都是當前的市場壓力,很少會有精力考慮將來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在企業中更是如此。
危機事件就像死亡和納稅一樣,是管理中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企業就應該時時繃緊這根弦。只有防范于危機事件于暴露之前,才能輕松破解危機來臨之時。
所以說,危機預警是管理危機的第一步,也是危機管理的關鍵之處。
一般來講,在危機事件的預警階段,管理者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組建危機管理部門
這個部門的領導必須由企業最高領導者擔任。其他成員應該來自各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同時兼收一部分基層員工。部門成員應是善于觀察、樂于溝通、勇于創新和敢于承擔責任的人。另外建議有外聘的高級公關顧問身在期間。這樣在危機發生的時候,可以迅速派出危機事件的處理人員。即所謂的有組織。
2、定期進行企業運營危機和風險分析。
危機管理機構定期針對目前企業運營的各個層面,包括服務、品牌、生產、制造、銷售、投資等各個環節進行分門別類的分析。
3、要進行風險分級管理
單純的分析不是目的,除了將定期風險分析的內容記錄在冊,還應將風險進行分級分類。制定每一項風險的解決方案,明確管理者的責任和任務完成時間。
4、能夠經常舉行不同范圍的危機爆發模擬訓練。
企業管理者是否能真正有快速的危機事件的處理能力,實踐才是檢驗能力的試金石。成熟的企業之所以有良好的抗震性,與其在日常進行的危機事件的模擬訓練是分不開的。如汶川地震,有一所學校基本沒有發生逃生踩踏傷亡,完全得益于校長每周一次的抗震逃生模擬訓練。
5、確保企業內部對話渠道通暢。
在很多時候,企業的風險之所以能演變成致命的危機事件,這與知情人或當事人秘而不宣有很大的關系。同時企業管理者偏聽偏信,不能兼聽,往往也會無意識扮演了悲劇角色。
6、與外部世界建立良好的互動、協作關系,改善企業外部的生存環境。尤其是跟媒體之間的關系。(如何跟媒體保持恰當的關系,本人會進行專門博文闡述觀點)
1、突然發生,難以預料;
2、事態嚴重,需要立即處理;
3、第一次發生,無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