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管理評論-訊】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個耳熟能詳的伊索寓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的小孩,3次騙了大人們說“狼來了”,大人們都受到了小孩的欺騙;后來狼真的來了,大人們再也不相信小孩的話,于是小孩和羊全被吃了。
可是狼來了的故事就真的結束了嗎?
大家知道,狼是無比血性和兇殘的,狼群在吃掉了小孩和羊不久,再次襲擊了村莊,村民損失慘重!村民們為了有效抵御狼群的襲擊,開始廣泛的制造武器,不斷的訓練人手。后來通過不斷的努力,村民們終于打敗了狼群的襲擊,狼群損失過半,所以匿跡遠循了!
戰勝了狼群,村民們好不得意!于是乎在后來的日子里,村民們扔掉了儲存在家中的武器,定期的訓練也被盛大的節日舞會所替代,全村開始歌舞升平。
日子一天天過去,可是不幸卻悄悄發生了。村民們在一個早晨的村口的田埂上,發現了許多已經殘缺不全了的羊的尸體。
是狼所為!
狼又回來了,人們陷入了惶恐之中,因為日常的歌舞升平無以應對……
其實,我們從上面的故事中看到有三次危機:
第一次危機:在小孩喊“狼來了”之前,雖然小孩并沒有看到狼,但為何大人們會這么輕易得受到了小孩的欺騙?事實只有一點,就是村子外面確實有狼,并且有許多的大人們也見過狼!這些大人們在明知村外有狼的前提下,仍然讓小孩獨自一人在村外放羊,可見這些所謂被騙的大人們疏忽到什么程度!
第二次危機:在小孩和羊群被狼吃掉以后,村民仍然沒有預計到潛在的風險,仍然放松警惕,狼群在嘗到甜頭后便很快襲擊了村莊。
第三次危機:當村民戰勝了狼群后,開始扔掉了武器,歌舞升平起來,完全沒有想到狼群未亡,并且還會再來,于是,最終的慘案也就不難發生了。
通過上述故事,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認為,同樣的危機,在經歷了30年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歷程中同樣會呈現。
民營企業的三次危機:
1、創業期。民營企業在創業初期,最大的危機是能不能保護好自己那脆弱的羊羔(產品)?而保護好脆弱的羊,就一定要想到如何防患那還未曾謀面的狼來吃掉你。
2、成長期。民營企業在企業成長期,最大的危機不光是要保護好你的羊(產品),還有你的牧羊人(團隊)和買你羊的人(客戶)等等,因為這個時候,你面臨的不是一頭狼,而是一個狼群!
3、成熟期。民營企業在企業成熟期,最大的危機是取得成功后的沾沾自喜,以為狼群已趕走,自身的各方面都已穩定,其實企業會馬上會遇到發展瓶頸,如不及時升級創新或經營轉型,會很快從谷頂跌到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