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它以信息經濟和網絡經濟為技術基礎和發展平臺。知識經濟對企業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企業文化地位、核心概念、制度層的影響以及對企業文化在形成過程和時間等方面的影響。知識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經濟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跨文化溝通的障礙,論文對跨文化溝通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論文提出了在新的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策略,這些策略應對當代中國企業文化的建設具有實際的借鑒作用。
[關鍵字] 知識經濟,企業文化,跨文化,企業文化建設
1 知識經濟與經濟全球化
知識經濟的特殊性,使得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跨文化研究具有了新的意義與任務。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市場一體化并不是知識經濟的產物,而是來自于勞動分工的國際化大趨勢以及其帶來的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但知識經濟的萌芽顯然外在地、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與世界市場一體化的發展過程,知識經濟的發展無意識地推動了跨國投資以及多元文化綜合體企業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復蘇與發展,歐美國家跨國公司的規模與數量不斷增加。而且,歐美等國經濟繁榮的直接后果是導致國內市場的未開拓空間日益縮小,國內資本嚴重過剩;閑置資本導致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全球國際資本直接投資的大規模增長,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與一體化趨勢。20世紀90年代,世界已逐步地轉變為單一的市場,經濟的全球化、一體化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快速發展。
2 知識經濟對企業的影響
知識經濟的出現帶來了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革。知識經濟對當代企業管理理論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企業管理層次的扁平化,企業組織形式的虛擬化,企業組織結構的非線性化。
知識經濟對企業的各個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而首當其沖的便是經理階層。工業時代的生產是以龐大的規模與集中的管理來更好地控制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并以此來獲得較高的管理效率,而知識經濟的出現則對傳統的大生產方式帶來了劇烈沖擊。在傳統的工業經濟中,由于企業規模的十分龐大,為了有效收集與傳遞信息,企業中存在有數量眾多的中層經理。在知識經濟時代,計算機代替了中層經理收集、傳遞、分析與處理信息的無創造性的或低創造性的工作;而且計算機網絡的出現使得信息傳遞速度加快,信息瞬時互動傳遞成為可能,這些都使得中層經理的存在變得多余。
知識經濟對企業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虛擬企業的出現。虛擬企業又可以稱之為動態聯盟,有時也稱作為敏捷虛擬企業。作為虛擬企業,其本身具有動態性與變化性,當市場本身條件發生變化時,虛擬企業也將跟隨發生變化。對于虛擬企業而言,組織管理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虛擬企業管理的關鍵在于建立資訊關系網和內部組織網絡。建立有效的敏捷的資訊關系網絡,虛擬企業才能靈敏地對市場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并進而快速調整虛擬企業本身的構造。隨著網絡技術與國際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現代企業組織形式開始走向虛擬化。
知識經濟同時引起了企業組織結構模式的變化。組織結構模式決定了組織的任務如何分配、組織成員向誰匯報工作、溝通與交往模式如何計劃 、決策按什么程序由誰做出并如何實施等,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導致了現代企業的組織結構模式的特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決策的集中化讓位于分權化,管理的規范化讓位于創造力,管理的縱向構造讓位于橫向構造。
3 知識經濟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3.1 知識經濟對企業文化地位的影響
在管理的不同階段,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卻并不相同。從企業管理的發展歷史看,企業管理方式經歷了三個典型階段:隨意性管理階段,制度化管理階段,柔性管理階段。在隨意性管理階段,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僅僅只是全體員工無條件接受領導者個人的意志的“文化”。制度管理階段早期的企業文化基本上是停留在企業文化表層的制度文化,但由于制度管理強調嚴格的控制,企業文化的管理作用并不為企業管理者所重視。在知識經濟社會之中,世界經濟一體化使得快速變化成為現代市場的一個顯著特點,企業對市場變化反應的靈敏程度成為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柔性管理是知識經濟社會的主要管理理論,柔性管理的優點是結合了隨意性管理的靈活性與制度化管理的規范性,強調激發員工的創造力,但又采用科學的制度來規范人的行為;依靠制度來形成法治的環境,但又使得制度具有迅速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在柔性管理階段,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企業文化在柔性管理中具有兩方面的作用:首先,企業文化可以起到粘合劑的作用,它可以在不需要命令的情況下協調企業員工的行為。其次,企業文化可以起到方向指示燈的作用,它可以為員工指明奮斗的目標和行為準則。
3.2 知識經濟對企業文化內涵的影響
文化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它的具體內容總是取決于它所處的經濟環境。企業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內容同樣離不開具體的經濟環境,在不同的經濟形態之下,企業文化將會具有不同的內涵。隨著知識經濟對傳統工業經濟的取而代之,企業文化的內容也將有所改變。知識經濟對企業文化內涵變革的影響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表1:傳統經濟時代與新經濟時代企業文化的特征比較
比較項目 | 傳統經濟時代 | 新經濟時代 |
形成時間 | 長 | 短 |
形成過程 | 積累/提煉 | 設計/借鑒 |
文化表象 | 一元 | 多元 |
文化設計 | 排他性 | 兼容性 |
學習態度 | 進修/學習 | 學習型組織 |
文化類型 | 封閉性 | 開放性 |
生產類型 | 規模/差別/效率 | 靈捷/定制/效益 |
文化空間 | 區域性 | 全球性 |
道德觀 | 企業/社會 | 個人/企業/社會 |
從上表可以看出,這些特征變化的根本點在于對文化要素的“整合”上。具體表現為文化要素的“元”的數目是一元的還是多元的,而其實質即是公司文化是“統一的個性”還是“個性的統一”。新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應該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