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5年PPP項目≈全世界總和
“中國這五年來做的PPP項目可能相當于全世界所有國家PPP項目的總和。”王守清估計道。
根據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累計有PPP項目9249個,投資額14.1萬億元,涵蓋19個領域,其中開工建設項目3559個、投資額5.3萬億元。世行數據顯示,全世界PPP項目總數目前為6907個,全部項目總投資額達1.61萬億美元。“在世行統計中,政府或者國營企業占股超過25%的項目不歸為PPP項目。”王守清解釋道。
中國PPP市場正從粗糙式發展走向更規范。2018年初至2019年9月底,財政部共對3586個項目實施退庫處理,分類處置173個示范項目,清退48個咨詢機構和19名入庫專家。國務院2016年12月14日、今年7月1日發布實施了《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政府投資條例》。
其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環保行業的PPP比率比較高,參與的民營企業也比較多。”王守清說,這也是第四屆“中國PPP論壇”主題設定為綠色PPP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考慮之一。據悉論壇將于2019年11月16日在北京·清華舉行。
問題+建議:PPP條例難很快出臺 可設國家層面PPP中心
目前我國PPP市場在部委分工協作、人才、政府信用、法律體系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
備受關注的PPP條例,“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很快出臺,主要是和其他法律銜接的問題,權力利益劃分也有爭議。”王守清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解釋道,比如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土地管理法等立法時沒有考慮到PPP的特殊性,有些地方沒說清楚。而條例級別低于法律,無法以條例為準。
統籌協調機制有待完善。王守清說,PPP涉及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交通部等部委之間的協調,流程比較復雜,而且各部委、社會資本等各方對PPP的理解不同,即使是財政部預算司和金融司對PPP的理解也可能不完全一樣。“業界真正懂PPP的人,全國可能不超500人。”
此外,“中國是人情文化,很多政策不夠細,凡需專家評審的環節基本變成走形式,可行性研究變成可批性研究。”王守清直言道。
針對現存問題,王守清建議成立獨立機構,比如國家層面的PPP中心,或者至少建立一套協調機制。此外,可酌情考慮給項目分層分類,修建地鐵等特別大的項目交由央企,小項目交給民企。“還是要回歸PPP本質,讓央企和國企退出PPP,只做第一個P,或只做傳統模式的公共項目,這樣也利于與國際接軌,有利于走出去實施一帶一路項目。”
類PPP:清華校園收費停車的多方共贏
“PPP模式只能用于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但PPP思維和方法論可以適用于任何項目,我們稱之為‘類PPP’。”王守清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說。
以清華大學校園的車輛進出管理和收費為例,王守清對“類PPP”做出了生動解釋,清華不是政府,但它也類似于政府一樣,招了一個專業公司即投資者負責這些事情。以前清華進出車都是清華自己管,管得不好,清華教職工還要交費。清華跟專業公司簽署授權合同后,如果校外車輛停車費用能夠保證收益,那么教職工就不用交費,公司還能賺錢,這就是共贏。
“這種合作并不是PPP,但是它用了PPP的思維。所以說PPP很有意思,只要理解了,它的理念到處都可以通用。”王守清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