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一些思想理念上有內在相通之處。比如,中國傳統的“大同”思想。《禮記·禮運》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這里面,“天下為公”的意思就是天下是屬于大家的,這與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相一致;“選賢舉能”與我們黨的用人理念相類似;“講信修睦”中“信”就是現在講的誠信,“睦”就是現在講的“和諧”;“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就是現在講的公平正義、共同富裕。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由此可見,國家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創新力息息相關。這就是說,要想國家強盛、民族富強,就必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多年前說過,你們根本不用擔心中國,因為中國在未來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內,無法給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中國不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因為中國今天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中國的知識體系不能參與世界知識體系的建構,不能成為知識生產的大國。即使中國在快速的經濟崛起,充其量也只能成為一個物質生產大國,但是在精神文化生產和創新乃至輸出上仍然是個無需重視的小國。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也說過類似的話,他在2013年初接受美國《時代》周刊采訪時說,中國的GDP勢必會追上美國,但是它的“創新力”卻可能永遠趕不上,因為中國文化并不鼓勵不同想法的溝通與交流。這兩段話代表了過去一些人對中國的看法,現在來看是大錯特錯的。
在堅定文化自信,加強文化建設上,我們既要看到不足,也要看到成效。美國《外交政策》雜志2012年9月、10月合刊以“城市問題”為封面,列出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的75個城市名單,其中29個在中國,13個在美國,3個在歐洲。而排名在前20位的城市中,中國城市占了13個,上海、北京、天津分列前三名。臺灣大學教授朱云漢在《重構中的世界秩序與中國國際擔當》中認為,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引起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擔心。這也是美國近來持續向中國極限施壓的根本原因。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正確、客觀的判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引用的古言名句,“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我們要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軟實力。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把握兩大原則,這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注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我們的核心思想。二是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注意,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的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
(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我們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這是前提和基礎。
第一,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中國化就是要本土化,時代化就是要與時俱進,大眾化就是要讓普通大眾都能掌握,使馬克思主義入耳入腦入心,只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匯集力量。
第二,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這是現在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第三,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什么是智庫?智庫即智囊機構,也稱“思想庫”或“智慧庫”,英文為“think tank”,是指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在決策者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時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是影響政府決策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2018》顯示,2018年,全球智庫有8162家,其中歐洲有2219家,占全球智庫的27.2%,北美洲有1972家,占24.2%,亞洲有1829家,占22.4%。在“2018全球智庫最多的國家排名”中,第一是美國,1871家,第二是印度,509家,第三是中國,507家,然后依次是英國、阿根廷、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意大利。在“2018全球頂級智庫百強榜單”中,中國有7家智庫上榜,其中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排在第30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在第39名。由此可見,中國的智庫建設成績顯著。
第四,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第五,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同時,他還強調,“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要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出現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官微、“大V”。比如,頗具輿論影響力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澎湃新聞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等,走的都是“通俗易懂的有趣味有溫度的新聞”路線。
舉個例子。在也門撤僑過程中,有一張“牽手照”爆紅網絡,獲得了網友的無數點贊。
文稿照片
照片中,穿著凱蒂貓背心的小女孩牽著海軍女戰士的手,輕松得像是去春游。而當時的環境是什么?那里在發生戰亂,可小女孩的臉上沒有露出一絲恐懼。很多網友看完都大受感動,有網友評論,“國家有實力撤僑,人民才有機會撒嬌”。這就是這張照片體現出的說服力、感染力。從而也說明,我們對也門撤僑的宣傳報道是有溫度的、有魅力的、接地氣的。
第六,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們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5年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第八條要求,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2016年發布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要求,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2016年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中央政治局委員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違規經商辦企業,不得違規任職、兼職取酬。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家風建設。他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01年10月15日,習仲勛同志88周歲米壽。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因公務繁忙不能脫身,于是給父親寫了一封飽含深情的拜壽信。他在信中說,“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應該說,家風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同時他還指出,“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在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指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自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對其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要注重榜樣的力量。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
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中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張富清在學習2016年版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第110頁時所作的筆記,“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正是其身為共產黨員一生的真實寫照。
2019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全體代表時,看到老英雄張富清便俯下身,同他親切交談,并致以誠摯問候。張富清激動地說:“感謝總書記,感謝黨中央。我是黨培養的,我要跟緊黨走,做一名黨的好戰士。”習近平總書記說:“你都做到了。你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
(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這里面,推進誠信建設是一項重要內容。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共享,推動建立自然人、法人統一代碼,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2019年7月,《證監會對證券期貨市場嚴重違法失信主體進行專項公示》發布,首批公示的嚴重失信主體共629個市場主體,其中人員563名,機構66家。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既要懲戒不道德行為,也要發揮榜樣的力量。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百色工作,任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是一名奮斗在扶貧一線的共產黨員。2019年6月16日晚,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的感人事跡迅速引起了中央媒體以及全國各主要網絡媒體的熱切關注。其中,廣西廣播電視臺的推文《痛心!百色樂業失聯駐村第一書記確認遇難,生前文字曝光》發布后,全網點擊量突破千萬。有網友評論,“是英雄人人都認識!一個本應歲月靜好的柔弱女子,面對這樣一條注定不輕松的路,她卻能夠擔當,默默的為需要的人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她值得英雄這個稱號!”
(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藝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并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他還強調,“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同時指出,“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我們看到,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文藝作品。
(五)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借助新技術加快促進傳媒業的融合化、市場化發展。比如,網絡自制劇的飛速發展。2014年被行業稱為“網絡自制劇元年”,出現了《匆匆那年》等口碑和點擊量俱佳的作品,到2015、2016年,網絡自制劇迅速升溫,其中一部分劇作實現了網臺聯播,開啟網絡劇反哺電視媒體的先河。由此,一些有前瞻目光的風險資本開始關注這一領域,建立專門的網絡劇基金進行投資運營。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軟實力是一國通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你的目標從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硬實力是一國利用其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強迫或收買其他國家的能力。由此可見,硬實力帶有一種強制性,而軟實力則是一種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就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軟實力的前提是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制度的硬實力。硬實力讓你衣食無憂,讓你自豪自信,讓你有足夠的余裕之心去進行精神創造,而充分自由的精神創造又讓硬實力更加強大。剛柔并濟、軟硬互補真正實現了良性互動。因此,軟實力的核心,就是自由不羈的生命創造力、文化創新力,只有在這種狀態下,軟實力才會被呈現出來,才會散發出迷人的光彩,才會感染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與互聯網相關的新興出版領域獲得了彎道超車的成就。比如,網絡文學。我國的網絡文學在短短20年左右的時間,從草根狀態發展成為我國類型文學最重要的生產、傳播平臺,形成了從網絡文學明星IP到電影、電視劇、游戲、動漫的完整產業鏈。截至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累積高達1647萬部,出版紙質圖書6942部,改編電影累計1195部,改編電視劇1232部,改編游戲605部,改編動漫712部。同時,影響力也持續攀升。截至2017年已有超過500部網絡文學作品被譯為英、日等十多種語言文字,海外讀者對中國網文翻譯作品的日均訪問量超過500萬人次。2016年底,起點中文網與美國一家以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為主的網站Wuxiaworld(武俠世界)宣布合作,簽署十年翻譯和電子出版合作協議,初步達成20部作品的合作協議,開啟了中國網絡小說對外輸出的新模式。目前,我國出版企業與70多個國家的500多家出版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走出去”海外布局初具規模。
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的文藝現狀和國內外的文化發展情況相當熟悉。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發表演講,他說,“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2015年10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發表演講,他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哈姆雷特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不到16歲就從北京來到了中國陜北的一個小村子當農民,在那里度過了7年青春時光。那個年代,我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讀了《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劇本。莎士比亞筆下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訴的情感,都深深吸引著我。年輕的我,在當年陜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后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我相信,每個讀過莎士比亞作品的人,不僅能夠感受到他卓越的才華,而且能夠得到深刻的人生啟迪。”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就是“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