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的變革 開放帶來了社會發展潛力的迸發,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生產國和第四大經濟體。伴隨著國際化浪潮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與成熟,一大批企業家開始代表中國走向世界,與國外商業巨頭們在財富講壇上坐而論道,演繹著中國版的財富創造故事。然而,在這巨大成績的背后,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我國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嚴重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足20%,工業危險廢物化學物品處理率不足30%。三億多農民喝不到干凈的水,四億多城市人呼吸不到干凈的空氣,其中1/3的城市空氣被嚴重污染。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2006年中國企業高峰會”上透露,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以來,中國共發生一百三十多起與水有關的污染事故。在這些污染事故中,除了部分是突發事故或不可控因素造成污染之外,很大比例的事故是因為企業故意向外排放超標污染物。嚴峻的現實使我們不得不喚醒企業的生態倫理觀。
企業生態倫理又稱為企業環境倫理,是處理企業與生態關系的倫理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實踐的總和,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德訴求。它與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共同為企業的發展服務。企業生態倫理問題的提出,發端于企業活動與生態環境關系的變化。談到企業經營倫理,人們會想到企業與所有者、企業與員工、所有者與管理者、企業與政府、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倫理關系的構建與體系規范,即企業倫理主要側重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注重企業的社會道德和企業的人際道德,而很少注意到企業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實際上,處理人與自然道德關系的生態倫理也是企業倫理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當今中國的大多數環境問題都同企業活動有關,我們的企業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工業企業能源消耗比重接近70%,江河的污染有一半以上來自工業企業,大氣污染90%來自工業企業。城市污染、農村污染大多也與企業行為或產品品質有關。因企業管理不善造成重特大環境事件屢有發生,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所以,企業除了把自己的產品、自己的服務做好以外,應該隨時考慮怎樣能夠為社會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務,即應該承擔與其相匹配的責任。當前,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制約國家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當我們貫徹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時,承擔環境保護責任,構建生態倫理,企業責無旁貸。
從短期來看,企業履行環保社會責任,構建企業生態倫理可能要犧牲一部分眼前利益,比如增加污染處理的費用,更新使用更加節能環保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贊助社會公益環保事業等等。我們的一些企業往往也以此為借口,忽視生態倫理,沒有承擔起相應的環境保護的責任。實際上,從長遠來看,倡導生態倫理與企業利益是互利共生的,企業履行環保社會責任是一種推進企業長遠發展,實現生態生態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雙贏的高姿態明智之舉。
首先,企業的生態倫理建設有利于增強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步推進,相關的環保法律法規和市場機制將更加完善,那些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將不會再有生存的空間,中國企業只有借鑒國外先進技術,走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節約資源的集約化經營道路,才能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為此,企業生產必須把“持續發展”作為總體目標,充分考慮到環境生態的維持,努力改善企業環保與發展的沖突關系,提高企業的環保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