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企業發展非常迅速,在行業占據一席之地的時候,如果相應的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跟上,并且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自然而然會降低員工的創業熱情,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導致員工流失。另外,高成長性企業一般以生存和發展為首要任務,忽視了企業文化建設,創業氛圍會逐漸減弱,凝聚力也會降低。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企業的業務越來越好,而文化氛圍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本文針對目前國內企業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的諸多誤區,希望能夠為真切地想用利用文化輔助管理的企業拋磚引玉。
誤區一: 文化建設可以一蹴而就。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既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螺旋式循環上升的過程,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只有經過持續艱苦的共同努力,企業文化才能夠融化在員工的血液里,落實在員工的行動上。否則,企業文化就會成為一個漂亮的擺設。
誤區二: 文化建設是自上而下的過程。
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但文化建設除了自上而下的過程外,還需要自下而上的過程。全員的參與對于文化建設來說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最終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得到這些員工的認可。
在文化建設方面,員工主要可以參加如下幾方面工作:憑借在公司工作的點滴感受,參與文化理念的制定過程中;通過對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幫助公司改變不合適的做法;積極參與公司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注重自身行為,對內影響同事,對外為企業爭光。
誤區三: 橫空出世,求新求異。
不少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過程中,在理念的編制上,只顧求新求異,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導致文字晦澀難懂,員工連看都看不明白,何談深入人心?另外新異的文字同企業自身相關聯是有一定難度的,于是企業文化成了橫空出世的一本小冊子,也就成了無本之末。
實際上,正確的做法是,不僅要將企業文化理念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而且企業文化理念要從員工行為上提煉,通過公司制度塑造。因此核心理念層、制度層和物質層三個層次是互相作用的。
誤區四: 編寫文化手冊是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