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業日企擴大在華投資 低端企業撤離
“日資企業并非全面撤離中國, 而是正在調整對華投資。”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表示
“日資企業并非全面撤離中國, 而是正在調整對華投資。”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表示
互聯工廠的意義不只是生產力,還有生產關系的改變,工廠、用戶和供應商之間不再割裂,而是緊密聯接,高頻互動。
賀東東是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從2013年開始,他又多了一個新身份,即首席流程信息官。作為三一集團流程信息化的直接操盤者,他如何看待其中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中國制造業的群體性焦慮,側面證明了部分企業根基之薄弱、從業人員技能之匱乏。未來十年,中國制造業何去何從?產業工人將如何面對淘汰?
“牛鞭”效應產生的原因是需求信息在沿著供應鏈向上傳遞的過程中被不斷曲解。企業的產品配送成為被零售商所夸大的訂單的犧牲品;反過來它又進一步夸大了對供應商的訂單。 “牛鞭”效應導致供應鏈中產生過多的庫存。有關研究表明在整個供應鏈中
在中國制造業面臨困境的時候,我們恰恰也是美國最先進的生產力的一個“解”,所以中國需要思考的是:能不能在創新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形成控制,而不是追求和美國一樣有創新力。
德國的保健護膚品:幾乎著名的德國保健護膚品牌都有自己的實驗室和植物種植園,來保證取材的天然有機品質和產品提煉技術,而且部分產品智能在當地藥店購買。這點與很多著名品牌不同,德國人把錢用在研發和品質上,而非廣告和推廣上。
工業4 0概念源于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德國業界提出該想法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工業4 0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日媒稱,拉攏生產仿造品的企業。日本文具和辦公設備巨頭國譽公司(KOKUYO)正在以其獨特的方式全面拓展中國市場。國譽與在辦公家具市場制造其仿造品的企業展開合作,并成功以此前一半的價格銷售高品質商品。即使
“最近世界500強企業紛紛把工廠遷出中國,有人說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制造基地,主要是美國希望看到印度取代中國。中國制造在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上依然領先,不會被印度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