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一片“中國制造危機”聲中力挺中國制造業。李東生認為,中國制造正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新興經濟體“承接轉移”,國內資本抽逃實體經濟的三大挑戰。“最近世界500強企業紛紛把工廠遷出中國,有人說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制造基地,主要是美國希望看到印度取代中國。中國制造在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上依然領先,不會被印度取代。”但他同時也承認,中國還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企業投資回報率低,資本市場估值明顯偏低,“國家要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到工業領域,同時在稅收和社保上為企業減負。”
以下為李東生講話全文摘要:
工業企業市盈率為股市最低
中國制造業落后產能規模大,壟斷行業進入難,再加上這幾年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漲,投資回報率偏低,不少在實業界打拼多年的企業家紛紛萌生退意改做投資,不愿再干實業。目前中國工業企業市盈率普遍低于10倍,有些企業只有三倍左右,為股市最低,TCL市盈率也是剛剛才從10倍左右爬到20倍。2014年TCL定向增發希望募集資金60億元,使出吃奶的勁到處磕頭,最后只融到了57億元,我個人認購了6億元,集團內部12億元?,F在資本市場比較浮躁,大部分投資基金已經不看工業了,還好我修煉多年,熬得住。
雖然資本看空制造業,但工業仍然是經濟基礎。中國已經是經濟大國,但還不是經濟強國,原因就是缺少一批領先的世界級企業。2014年在全球10家最賺錢的企業中,有4家中國企業上榜,都是國有商業銀行,蘋果、三星和微軟也都上榜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消費品制造大國,蘋果手機就是在中國制造,但我們實際獲得的收益很小。在全球產業鏈中我們還處于中低端,主要靠銷量和成本優勢競爭。工業不等于制造業,蘋果自己不做制造,但它在技術投入、品牌和服務上投入很大,中國企業要向蘋果學習,在制造之外發展自己的綜合業務能力。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消失,我們的成本優勢在減弱,但勞動力成本上漲不完全是壞事,工資漲了意味著購買力也會提高,中國市場成長更快。2014年中國GDP增長7.4%,中國社會銷售品總額增長12%,哪里來的?就靠大家工資提高了,才有錢買東西。企業要讓自己的勞動生產率高于工資增長率,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力。
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全球化經營
最近世界500強企業紛紛把生產基地遷出中國,也有人說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制造基地,這主要是美國希望看到印度取代中國。我認為中國形成的工業基礎能力其他國家短時間內很難超越。中國有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有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中國互聯網發展僅次于美國,這些基礎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巨大的投資,中國企業依然會在全球工業領域扮更重要的角色,不僅是家電,還包括芯片和汽車產業。
TCL 2014年營收達到1010億元,其中利潤42億元,為歷史最高水平。營收中47%來自海外,利潤有將近一半來自海外。2014年TCL手機在美國市場銷售增長了80%,全球增長60%,如果我們的產品沒有競爭力不可能實現。美國消費者很現實,只要你的產品性價比高就有人買,蘋果在美國賣得反而沒有其他國家多。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培養出自身的工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到國外非常有底氣,面對外國人我們一點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這是十年前、二十年前很難想象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有底氣,這是整個中國工業管理能力、技術能力提升的標志。蘋果、三星、索尼都是全球化經營的,中國企業可以也應當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全球競爭力。
國家要在稅收和社保政策上為企業減負
國家要在加強工業競爭力上出臺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到工業領域。首先是對工業企業減稅,目前我們17%的增值稅在國際上是比較高的,所以產品價格比較高,就有水貨客跑到香港做生意。對集團公司可以合并計算所得稅,把旗下公司虧損額去掉再繳稅。我們過去對外企允許利潤再投資可減免所得稅,后來外企超國民待遇取消了,但這項政策中國企業一直沒享受到。對工業項目的融資可以提供更多便利,比如股權和債券融資,許多在香港市場很容易操作的融資方式在國內無法實行,國內貸款利息一直較高,希望能進一步降息。
目前社保總費率偏高,要適當降低費率,減輕企業負擔。我們在廣東聘用一名月薪酬3000元的生產線工人,員工繳納社保10%左右,繳納公積金5%以上,工人實際收入最多為2550元,企業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在25%以上,實際負擔員工成本至少3800元。員工和企業共繳納“五險一金”占比超過其薪酬的40%,過高的設備費率已經影響到企業擴大再生產和產業轉型,尤其是對于正面臨著嚴峻挑戰的制造業。
2月底國家已決定將失業保險費率從3%下調至2%,這一項預計可減輕企業負擔400多億元。我認為整體社保費率仍有下調空間,比如住房公積金,實際上很多來自內地的工人沒打算在沿海買房,這部分錢成了變相稅負,企業交了,個人交了,最后很難拿到錢。公積金養了很多部門,容易滋生腐敗,完全可以把這個錢折現到工資里,讓他們根據個人需求自己決定怎么花,是買房做按揭貸款還是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