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必然是在某個領域具有優異過人之處,加上天時、地利與人和,以及無盡的堅持努力,有一天,“成功”的桂冠就落到自己頂上。相對的,即使滿腦子都是精彩的想法,不去實踐測試自己的各項能耐,僅是坐等成功,只能是水中望月,與“成功”的目標遙不可及。
有人好奇,被公認為成功的人,名利雙收且萬事不愁,為何還要持續不斷地往下一個目標辛苦挺進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成功”的滋味真是太美好;有時,也想把先前失敗的經驗重新試過,看看重新來過能否成功。在這成功與失敗反復出現的興奮情境中,人會有極大的驅動力持續往前邁步,爭取再嘗成功滋味。有年輕人很好奇地問:“職場有杰出表現的人,不想偶爾偷懶嗎?”當然不是。辛勤工作的人最清楚疲累的辛苦,心底貪圖舒適的心念從來都是存在的。難得的是,為了“活得更有意義”、“測試自己的潛力極致”,這些人致力于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覺知及能力,總是期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用以下情境,說明一個人要在職場成功勝出的幾個關鍵。
小明與小亮,在大學里每一科的成績都相同,都非常杰出,學習力高強。大學畢業后,兩人同被最好的金融機構聘任,都在總裁辦公室擔任助理,一起工作了三年。
由此可推估,小明與小亮從學校教育到在職教育,基本環境是相同的,而兩人的學習力也近似。但是現在,小明被拔擢升遷,小亮卻暫時沒有。各位想想,小明可能具備哪些特質或條件,是小亮欠缺或比較薄弱的?
以我的經驗看來,機構在選拔人才晉升時,基本的考慮主要還是候選人在專攻領域的表現。也就是說,職務所需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一定要相當出色。然而,多數做決策的人還會考慮幾個層面:首先,我相信小明的溝通能力應該比較優秀,他的表達能力能讓一起工作的人迅速精準理解。
請注意,推測小明善于溝通,并不意味他愛講話或只講別人愛聽的話,而是他的表達方式,能讓聽者易于充分理解。同時,小明較擅于傾聽,能理解別人語句背后的意涵,而非只捉住別人的字眼不放。
小明或許經常提出好的問題,讓決策者能引申出有價值的信息。小明的商業表達也可能較為簡明扼要,肢體語言豐富,溝通效能高。在匯報時,能有系統地說明報告內容,并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為團隊運作大大加分。小明體態維持健康,經常服務別人。他有幽默感,偶爾會開開自己玩笑,解除團隊里的尷尬。
我也推測小明心緒智能的質量較高。在復雜高壓的工作環境里,能維持穩定且優異的工作狀態。即便事與愿違,也總是能夠坦然面對錯誤,迅速正向處理問題。小明愿意分享做事心得,經常微笑示人,儼然是辦
公室里的陽光。聽到不同意見或點評時,愿意勉力修正自己。除此,我也相信小明比較常涉獵各項素養,持續精進。
喔,我們快要把小明描述成職場的偶像啰!是的,小明可說是個職場好手的典范,不只處理好份內的事,他也積極準備著升遷機會來臨的這一刻。大家也以此為目標,好好努力吧!
進入職場,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所期許;自我要求高的人,希望自己成為具備“高度專業力的職場好手”。那么,要成為這樣的職場好手,需要培育哪些素養,具備哪些條件呢?在本專欄連載中,我會陸續提及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