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對已經上市企業股票投資的基金公司
他們通過炒作概念在股票市場活動巨額回報。這些人分析發展趨勢,把握大局,他們關心產業政策,關心市場空間,少關心具體運營能力和市場競爭格局。據了解,大數據概念股以 2010 年 6 月 1 日為原始起點,截至 2015 年 11 月 10 日,大數據概念指數變化區間在 [95%,1860%],一直以來強于上證指數,相對上證指數有很高的收益,這個相對收益是驚人的,最高時超額收益超過 15 倍。即使從 2012 年底開始的創業板指數,也跑弱于大數據概念指數,足見大數據概念相關個股具有較好的回報。相對高點時,大數據概念指數強于創業板指數 10 倍以上;從低點起來,大數據指數漲幅到最高點超過 18 倍,如此高的漲幅讓許多人羨慕不已,相關個股精彩紛呈。投資這類的企業如拓而思,用友,東方國信、啟明星辰、綠盟科技、恒生電子。
他們用最短的時間,研究股票,投資,獲益,資本效率極高,一些高端的股票和投資者,他們會專門針對行業要求做培訓,走訪企業家走訪客戶。短時間內就可以賺的缽滿盤滿。
第二類:對大數據創業方向投資的 VC 和 PE 們
他們從最開始就投資有最高價值的大數據的企業,并從中發現商機,過去的幾年只是一個開始,可以預見大數據行業未來十年仍然會是創業公司的機遇地。他們眼光超前,投資的估值不斷高升;他們跟進投資,然后迅速推動企業發展,然后期待包裝上市。這類企業如:集奧聚合、國雙科技、華院數云、品友互動、易贊普、百分點科技、永洪科技、國云數據、數據堂、數海科技等。投資資本如:寬帶資本、紅杉資本、IDG、創新工場、深圳創投、清科、軟銀中國,今日資本等。
第三類:創始人和聯合創始人,企業越來越值錢
雖然有些企業死了,但是大部分還在受到資本追捧,創業者最苦逼,但是在資本催生產業變革的年代他們獲益也是最多的,現在大數據企業的估值從幾年前的幾個億到幾十億是翻了近十倍;企業老板的身價也是翻了近十倍,這類人筆者認識很多,因為比較涉密不一一列舉。
第四類:講課的人
行業內專家教授參加各種會議各種講課,培訓機構,在線教育,還有專家學者備受親來。筆者成立的大數據培訓聯盟、數據共享聯盟等微信群,經常會收到邀請做講課深有體會。
第五類:CDO 們,技術架構師們,大數據分析師們,獲得長足的薪水提高
第六類:一些媒體,自媒體
媒體版面改版,自媒體增多,受到關注的大數據自媒體如:大數據邦、大數據文摘、大數據參考、騰訊大數據、CSDN 大數據、36 大數據等。
第七類:他們沒有賺錢,但是都在圈地,投入很大,未來會成為非常賺錢的企業
那就是免費數據,收費 api 的這些數據開放平臺們;已經成功的如: Salesforce 23 億美元的年收入中超過的一半的收入是通過 API 產生的。Google 每天通過 API 處理 50 億筆交易,Twitter 每天通過 API 處理 130 億筆交易,亞馬遜每天通過 API 處理萬億筆交易,還沒有成功的但是已經獲得很好的發展的國內如:BAT、運營商、政府的數據開放平臺,高德數據開放平臺,數據交易市場 (數海科技、數據堂、聚合數據、九次方、美林數據等)。
數據之美在于流通,在于推動業務發展,在于提高用戶體驗,在于預測業務發展做好企業戰略規劃,在于集群眾智慧、激活人員動力。利用數據推動商業變革才剛剛開始,做企業賺錢才是硬道理,先活下來,因為企業的大數據路還很長,變數也很多。盲目跟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