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員工是“知識型員工”?首提“知識型員工”(Knowledge Workers)概念的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他指出“知識型員工”即“那些掌握和運用符號和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人”。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不斷深入,知識型員工的群體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幾乎每個行業和企業的每個環節都有知識型員工的身影。在智力密集型的企業,對資本的依賴往往小于對人的依賴,知識型員工在為企業創造卓越
績效
甚至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同時,也在由于他們不同于普通員工的獨特群體特征,對企業的管理者們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這正如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感嘆的:“本來只想雇一只手,但每次來的都是一個人”。
與普通員工相比,知識型員工掌握豐富知識和信息資源,強調自我價值實現,強烈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的個性思維,他們不是流水線上的某個工序,他們的立足之本在于知識的儲備和卓越的創新。知識型員工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渴望在工作中展現自我、證明自我、實現自我,并希望自身價值能得到社會、組織以及其他個體的充分尊重和認可。成就感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可能是物質難以衡量的。正是如此,使得知識型員工更愿意接受有挑戰性的工作,發揮專業特長、實現事業成功對于他們來說可能比物質獎勵更重要。此為,知識型員工對專業和職業的忠誠往往大于對組織的忠誠。特殊的群體特征也賦予他們隨時接受新工作、迎接新挑戰的能力與自信。當現有工作無法提供良好的施展平臺和職業發展空間,個人價值得不到很好的體現時,知識型員工很容易選擇忠于理想和個人意愿轉而投向新的組織或新的工作。
因而,德魯克很早就提出知識型員工的管理是20世紀最大的管理難題。如何管理好知識型員工,充分發揮其潛能,提高其工作效能,一直都是現代企業不斷思考的、經久不衰的論題。是奉若神明還是法度森嚴?是股權加薪還是文化滲透?是管理他們還是服務他們?筆者認為,知識型員工的管理與所處社會文化特征密不可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知識型員工的管理方式和側重點不盡相同。結合多年管理實踐,在此談一談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企業知識型員工如何管理,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
知識型員工亦是組織的一部分
談到知識型員工的管理,我們首先要明確這樣一個原則,即知識型員工無論身份如何特殊,他依然是企業這個組織系統的組成部分。如果孤立的看待知識型員工,一味的遷就他們的個性化訴求,是無法處理好企業利益與員工利益的平衡關系。
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都有其明確的發展目標和相對穩定的管理生態環境,在實施人性化管理的同時,必須要兼顧組織整體利益要求,如果違背了這樣一個原則,只會導致管理者苦不堪言,員工牢騷滿腹的結果,企業與員工“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