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分類軟硬兼顧
HR要想快速篩選出合適的簡歷并識破求職者可能的偽裝,前提要將篩選標準進行分類,根據每類篩選標準的特點、作用來分配精力和時間。
通常我們可以將求職者簡歷中的信息歸為以下四類:
(1)個人基本信息:學歷、資格水平、年齡、性別、籍貫、地點
、電話、身高、身份、婚否、照片;
(2)意愿類信息:期望工作地點、薪資要求、行業、崗位信息;
(3)經歷類信息:教育背景、工作履歷;
(4)其他信息:求職留言、家庭關系、社會關系、成就和榮譽等。
在這四類信息中,我們又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硬性條件,包括求職者個人基本信息和意愿類信息;
另一類是軟性條件,包括求職者經歷類信息和其他信息。
硬性條件在篩選中起到“判否”的作用,軟性條件是加分項,是進一步參考信息,也是在硬性條件的基礎上看求職者是否優先考慮的要件。
硬件條件屬于門檻性條件,看了就可以直接決定是不是還要往下看。這些條件的鑒別比較容易,基本上看一眼就能做出判斷,大部分都在個人信息里面,比如,工作地點、年齡、教育水平、職業資格、工作年限等。但是在通過硬件條件篩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門檻性條件要根據候選人的數量及用人導向來設定,如果擔心候選人的數量太少,那硬性條件一定要控制數量,建議最多不超過3個。如果候選人比較多,或者用人要求比較高,選人標準比較嚴,寧缺毋濫,那么在條件數量設置上可以適當多些。二是對硬件條件的要求須清晰明確,“OR”(或者)與“AND”(并列)的內涵要區分清楚,比如,招聘某財務崗位負責人,硬件條件在“資質”這方面,要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和會計職稱,這就是“AND”的關系,一定要兩者均具備。
軟性條件屬于擇優性條件,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與崗位要求最符合的。例如,甄選招聘主管,在工作經歷項中,做過20人的招聘和做過多地連續大規模招聘的候選人,其經驗或能力水平就會有差異,那么,在選擇時,就要優先將經驗相符的候選人甄選出來。
識破偽裝事半功倍
巧用硬性條件的多重組合,識別虛假信息比如,可以通過年齡、學歷、工作年限等信息同時進行判斷,以鑒別其學歷是否為全日制、是否全職等信息。如果年齡30周歲、博士畢業、工作經歷5年這幾個條件同時出現,那么造假的概率就大些,就要具體鑒別年齡是不是真實,學歷是否為全日制,工作經歷是否為全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