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招聘高峰,一層層篩選簡歷,百里挑一選拔適合公司發展的員工,HR終于將一批人才招攬進公司。然而,怎樣才能讓員工從入職的第一天開始,慢慢熟悉新的環境,并逐漸完美地與公司融為一體,忠誠地伴隨公司一起成長?越來越多的管理者發現,企業要想保持長青,僅僅停留在選人的第一步是遠遠不夠的。
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如何引導新入職員工快速適應新環境?如何針對核心人才開展利于他們快速成長的學習 機制?如何完善公司相關制度管理以避免優秀人才流失?
選人——用人——培養人,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只是停留在“選人”、“用人”的層面,選人后“不管”,用人后“不顧”,員工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淡如水。優秀人才因缺乏歸屬感而最終選擇另謀出路,這樣的結局無論是對員工還是 企業管理 者,都是一種悲傷和無奈。甚至有些企業管理者以各種理由去回避:“培養成本太高”;“花錢培養了,人最后也跑了”……
筆者在多年的管理咨詢經驗中發現,企業員工培養所存在問題的根本,并不是培養成本高或擔心員工自行跑路等客觀原因,而是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對員工培養的理念問題,因為過多地關心產品,而減少了對企業之本——人的重視。基于這一點,筆者認為,企業要做穩做強,管理者必須將員工培養理念上升到一定高度,正如當下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正在提倡的做法:“自員工入職的第一天起,我們就開始培養員工”,并結合企業現狀不斷改進員工培養的制度和方法。
理念至上:“我們是制造人才的地方”
眾所周知,松下集團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被尊為“經營之神”。全球各地的松下公司,無論采用何種人才管理方式,都貫穿著松下幸之助的人才培養理念:“松下電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電氣器具……”,“如果沒有好的員工,我們也就無法生產出好的產品”……松下幸之助關于人才培養的幾個“樸素”觀點也一直在集團內外傳承:
·尋求70分人才(適崗適才),不一定需要招收100分人才,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人才不是“撿”來的,必須用心去培養(培養成才),只有在人心甘情愿接受嚴格訓練時,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
·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確立“企業目標和經營方針”(理念為先),如果沒有明確的經營理念和方針,領導者的政策缺乏一貫性,易于被熱情和感情左右,很難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訓練人才重在啟發獨立思考(思維開發),培養員工自己思考、制定計劃和策略、獨立作業的能力。
這些觀點成為松下在華企業的 人力資源 管理重要的指導思想,逐步建立了培養“自主自立的個人”的人力資源制度,加強對員工個人的職業發展需求;建立了培養專家型人才的學習 和激勵體系。正是松下獨特的“人才觀”和完善的人才培育體系,公司中高端人才的流動率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
松下集團將人才培養上升到企業生產的高度,并把這種高度納入企業運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松下集團凡新招收的員工,都要經歷八個月的實習學習
,才能分配到相應的工作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