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百戰歸來,清大EMBA再啟程

    清華教授彭凱平:學兵法不如學心法,鼓吹狼性不如回歸人性

    管理前沿 25
    彭凱平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常駐地:北京
    邀請老師:13439064501 陳助理
    主講課程:《積極心理學與美好生活》《應用心理學》《社會與文化心理學》《領導者的科學決策》《幸福心理課》《正心領導:管理心理學的積極應用》

    創業,就是翻過一座山,還有一座山。現金流、供應鏈、戰略、管理、營銷、公共關系……每天各種難題紛迭而至。


    心理因素是導致創業失敗的第二大因素。比如,有的創業者做著做著沒勁了,不想做了,煩了,苦了,熬不過去,這叫“心力衰竭”。很多創業者已經功成名就,在創業過程中,發現成本太高,心里壓力太大,不想再繼續干下去了。


    企業家有一個重要心理特性,就是如何運用抗逆力。所謂抗逆力,是指在挫折困難面前,要有一種不斷去做事情,去行動的動力。

    做企業,就是翻過一座山,還有一座山。現金流、供應鏈、戰略、管理、營銷、公共關系……每天各種難題紛迭而至。


    小公司擔憂找不到客戶,發不下工資;大公司擔憂行業變化,銀行抽貸,每一個決策背后,都關系到若干人的生計和若干資金的投入,無時無刻不在焦慮之中。上市不容易,上岸同樣難。


    尤其是2020年疫情以來,不確定性加強,黑天鵝頻頻都會出現,對企業從業者而言,需要更強大的心力來應對。


    近期,《盒飯財經》約訪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他深諳幸福之道,是中國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曾任教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并獲終身教職。從2009年至今,一直擔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和國際積極教育聯盟中國理事。


    彭凱平教授三年前采訪了改革開放40年中3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家,來探尋一流企業家能夠將事業做到極致的原因。


    關于如何緩解壓力,走出焦慮,充盈幸福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交流的核心要點如下:


    1.心理因素是導致創業失敗的第二大因素。


    2.心理活動本質有三個:情緒、行為和認知。


    3.企業就是企業家個人意識的投射,有人把企業比喻成企業家的孩子,這其實是不對的,企業就是企業家自己,孩子你甚至可以放手不管,但一個人對自己永遠難以放手。而且我們很難犧牲孩子,但是人有自我犧牲,自我奉獻,這都會投射到企業中。


    4.企業家往往會在經濟上提前設定一種對沖機制保護,但很少設計心理上的對沖機制保護。


    5.王陽明幾乎可以說是積極心理學的這個先驅,或者可以說,積極心理學就是21世紀的陽明心學。


    6.與其總是想怎樣把負面心理、消極的情緒控制住、管理住,還不如用積極的心態來替代、轉移、升華消極心態。


    7.心靈雞湯是憑經驗憑感受,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無法進行科學證實與證偽,積極心理學有數據、有樣本、有邏輯。


    8.學兵法不如學心法,鼓吹狼性不如回歸人性。


    9. 不用否定消極的情緒,消極情緒也有價值,它是一種自我保護。所有生命科學都是建在進化基礎上的,它能夠保留下來說明有用。消極的體驗讓我們避害,但積極的體驗讓我們趨利。


    以下為訪談核心內容:

    1

    抗逆力是企業家重要的心理特性

    何:您對企業家群體曾做過一些深入的心理訪談,他們在心理特性方面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彭:企業家有一個重要心理特性,就是如何運用抗逆力,這其實是一個普世的全球問題。


    抗逆力有助于從失敗中汲取力量,以及促進創傷后成長。其實這也不是秘密,很多先哲早已發現。曼德拉曾經說過,生命最大的榮耀不是從來沒有失敗,而是每次失敗后的不斷奮起。


    從科學的角度看,美國有一本雜志曾對300多個沒有上市小公司CEO進行過訪談,他們希望研究,為什么這些人明明知道自己上不了市了,還要去做,他們的內在動力是什么?創業大概率會失敗,那失敗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后來發現,失敗的第一大原因是市場,是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因為變化太快了,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在控制范圍之外,誰都沒有永遠的護城河。


    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心態,這是可控的心理因素。企業家做著做著沒勁了,不想做了,煩了,苦了,熬不過去,這叫“心力衰竭”。很多創業者已經功成名就,在創業過程中,發現成本太高,心里壓力太大,不想再繼續干下去了。


    第三才是法律和糾紛等問題。因為糾紛、合同、內耗之類的,這是廣義的,包括薪酬設計、團隊激勵、獎勵計劃、分工體系等。


    技術革新反而是第四位。很多人下意識以為技術最重要,但調研發現,很多場景下,企業不依靠技術就可以能夠變的。


    何:心態排得如此重要,和我們的直覺判斷有點差異。很多大形勢都無法預測,無法控制,心理我們是可以控制的,可心理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對它進行具象的拆解呢?


    彭:心理學一般用ABC來概括它的核心內容, A(affection )指的是情感,或者說情緒,任何事情你覺得不舒服那就是不對的。中國人所說的情緒也包含了道德因素,半夜敲門心不慌,沒有焦慮恐懼抑郁。或者你喜歡一件事情,你相信一件事,你認為一件事情正確,你做一件事就會開心,所以時候道理、原則都是為情感服務的,如休謨所說,理性是情感的奴隸,往往首先是情緒上不舒服,才編出很多道理出來。


    什么是心理反應?其實大多數人說的其實是情緒反應,因為情緒反應有時是下意識的,直接而強大,但我們自己都沒意識到這其實是心理反應時,它可能就結束了,就像我們一聽罵自己的話立馬火冒三丈,就會反擊,反應完了才會想,我剛才怎么了。這是一種反射性的,如果不了解人類的心理,很可能經常就會被情緒控制。


    B就是行為 (behaviour),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就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他們的觀點是,人的心理我們無法看到,但是行為是看得見的,因此可以客觀觀察。現在我們讀的心理學的書都在研究什么呢?都是在研究行為。其實行為也可能是情感的一種外在表現,所有的情感都是通過行為體現出來,它需要有外化,從而產生行為上的變化。


    C是認知(cognition) ,智商與情商的兩分法是傳統管理科學的誤區,實際上認知與情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很多管理的問題有情緒的問題,也有認知的問題。決定企業管理好壞的,不是企業家的性格,不是學歷,不是家庭背景,而是認知。


    我們的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卓越企業家的認知特質主要包括六個維度:即問題導向、關聯想象、辯證思維、實踐理性、知性活力、求新創造。


    當我們談到企業家心理時,其實有這三個特別重要的成分在里面,也就是ABC。


    何:有很多這個企業家其實內在情緒是很穩定的,但有時外在表現得會脾氣很大,這算是一種策略性運用嘛?


    彭:達爾文認為情緒就是溝通的工具,人類在沒有語言之前,其實是通過情緒來溝通的。“我發脾氣,你真的讓我生氣了,我很悲傷”等等,都是在用情緒說話,都有溝通的意義。


    生氣讓人意識到我的利益,權力,地盤受到了傷害;悲傷讓別人同情和照顧;善于利用情緒溝通的人其實挺有優勢,因為他就知道我這樣的話,就能夠讓你意識得到我大概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和目標訴求。因此發脾氣有一部分是習慣,本能,也有一部分是策略。


    為什么說心理學要講ABC呢?只強調行為,你就不知道他是有意為之,還是本能自發的反應,或者兩個都有。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這也是把哭當成一種工具,這種策略人人都在有意無意的用,但企業家的一般只會把強勢的情緒表達出來,柔軟的部分輕易不會暴露。


    何:企業往往是創始人個人意識的一種投射,特別是在初創階段。


    彭:是的,企業就是個人自我概念的一種延伸,我們經常說企業是自己的孩子,其實是不對的,企業就是企業家自己,不是孩子。孩子你甚至也可以放手也不管,但一個人最難放手的就是自己。如果你把企業當作一種自我的延伸,就不僅僅是自我保護,人會有自我犧牲,會有自我切斷,會有自我奉獻,但一個人很難犧牲、切斷合奉獻孩子。

    2

    在風險降臨之前做好心理資本的儲備

    何:近兩年來不確定性特別強,為什么面臨同樣一個坎的時候,有的人更容易邁過去,有的人可能就會倒下?


    彭:我們前面說的抗逆力,在挫折困難面前,要有一種不斷去做事情,去行動的動力。所有的困難的解決都不是想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都是要去爭取,要去做出來的,這就需要有一種持續的心理激勵機制,能讓自己不斷的去追求去探索,去找啊,求啊,趕啊。


    企業家通常會提前從客觀條件上做一些風險的管控。如團隊、網絡、社會關系等,但往往忽略了,在風險降臨之前要做好心理資本的儲備。


    何:您說的這一點,恰恰是很多人忽略的,也就是在經濟上設置了對沖保護,可沒有提前設置心理上的對沖機制。


    彭:其實心理上的對沖機制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提前安排。如家庭對你的信任和支持是挺重要的,關鍵時刻如果后院起火了,對企業家的打擊是非常重大的。如果有一個支持自己的家,一個懂事的孩子,一個同心協力的團隊,在挫折面前對你都是一種保護。員工對企業家的信任,也是需要日常培養的,晴天的時候修屋頂,下雨的時候就不會漏雨對吧。


    但是往往等我們意識到修屋頂的時候就晚了,這就是為什么我經常講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周圍的人。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善良是有回饋的,你老罵別人,刻薄別人,你有難的時候,要得到幫助是很難的,別人不落井下石就已經不錯了。


    我一直提倡善良是一種優勢,它是人類進化選擇出來的競爭優勢。人有動物性的本能,殘忍、厚黑、陰險、毒辣等等,但人和動物不一樣,恰恰是善良的本性,是我們能夠得到社會支持重要的秘訣,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并非簡單養成開心的習慣,而是改變了思想界對人性假設的偏見和誤解。


    何:在一個人沉淪的時候,能拯救他的不一定是聰明,往往是善良。就像《紅樓夢》中,王熙鳳一生機關算盡,但也曾對兩次進大觀園的劉姥姥有過善行,后來被抄家之后,她的女兒巧姐被舅舅賣掉,多虧劉姥姥艱辛地將巧姐找回、贖出。不過,關于性善和性惡論,是一個東西方哲學都持久爭論的問題,看起來都有一定的道理。


    彭:我們說性善和性惡沒有定論,這是從哲學的角度看。但是從科學的角度看,就可以通過研究來證明,到底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出生六個月,還沒有受過任何教育與污染的孩子,他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本能反應是什么?研究表明是幫助別人的善良之心。還可以再做核磁的腦部掃描,試驗人看做壞事的視頻與做好事的視頻時,大腦的不同反應是什么?可以發現,多數人看做好事的時候,自己很快樂,血流得很順暢,不那么激動,也不那么亢奮,但讓人去看做壞事的視頻,就很緊張很恐懼,大腦充血。


    如果有人不承認這樣的結果我也沒辦法,但心理學經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發現人心就是這樣,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人性本善。從進化的角度,比人類殘忍兇狠力氣更大的野獸,幾千萬年下來都搞不過人類,是因為人具備它們沒有的優勢,就是溝通,團隊合作,以及積極善良,互惠鼓勵的心態。

    3

    積極心理學就是21世紀的陽明心學

    何:從這個角度看,王陽明的“致良知”其實是有科學依據,良知本性俱足,只要感應到了良知,人人皆可為圣賢。


    彭:陽明先生的致良知與知行合一,其實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都已經證明了。


    良知是什么?是幾千萬年進化選擇出的人性。陽明先生由于時代局限,他沒有辦法從科學角度來論證,他只講了“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我們現在至少能提煉出九個良知,如審美,陽明先生沒說,在他那個時代沒有這個概念,還有人類追求高尚的升華之心。但陽明先生的路徑是對的,結論是對的,就是一定要挖掘人的特性,它不應該僅僅是道德,還應該把人不同于動物性的其他方面都挖掘出來。這種挖掘本身就是“做”,要知行合一,光知道不夠,一定要行動。


    王陽明就是積極心理學的先驅,或者也可以說,積極心理學就是21世紀的陽明心學。這就是我對自己現在工作的一個理解,即提供一個科學版的陽明心學,提供一個帶有現代意義科學意義的心學。


    何:我看到很多企業家在內心焦慮的來源,就是知和行的分離。


    彭:人為什么做不到知行合一?一種情況下,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知行是一體的。有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叫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它是1999年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勞倫斯.巴塞羅提出的,個體的運動系統、感覺系統和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經驗等因素,在個體無意識的情況下會影響個體的高級思維及行動。


    我們以前總以為知識進來,就存在海馬系統,以后作為一種概念、理論記下來了對吧?那其實是過去對心理和大腦了解不夠多。其實,所有知識通過感觀,視覺或聽覺,進到大腦后,都變成神經元的聯系,成為了一種網絡。神經科學對人的大腦進行研究發現,人有豐富的感知覺神經,但是神經元集合之間的“連接”卻很少,如我們大約有一億個視神經,但只有一百萬個“連接”來連通視網膜和大腦。這就意味著不同物體對我們產生不同的神經激活信息必須分享同一個神經“連接”,也就是說我們始終在對物體和概念進行歸類。我們的感知經驗,如看到什么,摸到什么,決定了我們意識層面的歸類選擇和歸類結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著名的認知科學家喬治.萊考夫認為,知識都是肉體的。當我們理解一個漢字時,它是一個神經網絡在發生作用,有生物電,有生物化學的一些反應,而放電產生的影響是全身的。當一個人感到高興時,你發現這個人頭也抬起來,胸也抬起來,一個人悲傷的時候,說話頭也低了,心也重了,對吧?姿態都變了。大量的心理學實驗也發現,戴墨鏡會讓人更容易欺騙他人,穿黑衣會讓球員犯規等等,這都是“具身認知”。知識存在于行為中,表現在身體上,蘊藏在體驗里,所以知和行是一回事。陽明先生有智慧,他想到了知行合一,但他那個時代還無法用科學實證。


    何:您這個觀點對我非常有啟發的,讀王陽明多年,我感覺到陽明學易學難精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王陽明自己的開悟方式是天才式的,桶底脫落式的,普通人是難以達到這種頓悟境界的。而通過科學的方式,可以在現代獲得理解陽明學的一把鑰匙。


    彭:要理解陽明學對現代人確實有一定難度。其實從龍場悟道開始,王陽明的所有智慧,一定要和具體的生活,具體的行動連在一起的,沒有這個場,沒有這個環境,沒有這樣的行動,他也悟不出來的。


    知識要動起來,書本是知識、經驗的積累,也是身心經驗的積累。


    何: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家和創業者是很適合理解知行合一,或者說積極心理學的,因為大家每天都在各種實踐的場當中。


    彭:某種程度上你這么說是對的,他們其實很容易理解知行合一。你要一個孩子去想象創業的這個艱辛和快樂,他沒有體驗是做不到的。


    何:陽明先生自己也說,心學是自百死千難中來,不能玩味,那么通往知行合一道路的工具和方法是什么?


    彭:一定要有行動、方案、實踐,如可以學習案例,場景模擬,沙盤推演等等。就比只講理論就要好。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曾說過:進化選擇的是那些有預見能力的人。人類大腦在什么都不做的情況下,也在消耗20%的氧分。此刻大腦處在一種默認模式,在暢想未來,這是人類獨有的競爭優勢。


    如何對未來的場景進行預見呢?一個簡單的心理學方法叫“意念想象”,就是閉上眼睛在頭腦里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演練一遍。我曾經訓練過中國的射擊選手、自行車選手,發現這些人有一個特別優秀的能力:在比賽之前能夠靜下心來,在腦海里過一遍自己最優秀的一次表現。


    我們還提倡可以“演戲”,演戲雖然是假的,演著演著你就真的把自己代入進去了,然后流露出一個真實情緒,心理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當然,還可以復盤,對已經發生過的事重新再做一遍,回顧目標總結規律,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論。


    這都是從大方面講,小的個人心態修煉就太簡單了,按照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去做一些事,跑步唱歌跳舞看書聽音樂,和親人之間增加親密關系,談心說話擁抱,送送小禮物打打電話之類,大家平時可能也做,但不知道背后的道理。

    4

    如何抵達心流

    何:我看您在《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中寫過一個叫福流的概念,您把它稱為一種幸福的終極狀態,這個概念是對米哈里“心流”(flow)的另一種解釋。中國禪宗的坐禪、道教的冥想和儒家的靜坐,也能獲得這種福流的狀態嘛?


    彭:福流是效果,各種修行之類的是手段,福流意味著達到了一種狀態,但路徑可以是不同。達到 flow的路徑千百條,有的人看書可以達到,有的人打牌可以,還有的老人看著孫子孫女也可以,但最后的體會是一致的。可以說是身心合一,氣定神閑,《莊子》在《逍遙游》中就在描述這種自娛、灑脫、曠達、愉悅的感覺,那是一種真正的物我兩忘,身心酣暢的體驗,就像庖丁解牛時的感受一樣。


    何:福流是連續不斷的狀態,還是也可以被打斷?


    彭:flow的狀態可長可短,有人可以八個小時都非常的興奮,還有人瞬間就過去,這個狀態不一定持續很長時間,但產生的效果可以延續很長的。喜歡打打高爾夫球的人,從電視上看到別人打球,那個球飛出去時,自己也會很興奮,同樣能夠激發福流的體驗,福流形成的神經元網絡聯系不會消失,只是需要一定的條件激活起來。


    產生福流的第一個條件是一定要沉浸其中,不能夠一心多用。有的時候做事情我們必須一心多用,這是為了完成任務,但絕對產生不了福流,只有專心,才能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何:就像禪宗說的,砍柴就是砍柴,吃飯就是吃飯。積極心理學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體系,但是在沒有基礎的人看來,會覺得這和心靈雞湯的差別在哪里呢?


    彭:心靈雞湯的問題是主要憑經驗憑感受,沒有科學驗證,這也是哲學和心理學的一個最大的分歧。有一些哲學家,憑著個人的智慧經驗能總結出很多的格言,即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全對。因為難以證實或者證偽。


    積極心理學要講大樣本的數據證據,對一個理論要做至少幾十,上百甚至更多人的實驗,因此心理學其實不太講個體案例,有時講個體案例也只是為了詮釋我要說的東西,但作為一個學科,它是講實證證據的。再者,心理學一定要講邏輯,不能偷換概念,不能變化概念,大家交流的時候都按照一個定義來。


    關于心靈雞湯,會有很多不同解讀,有時搞不清楚是不是在說同一件事情,它不是一種科學描述,往往是斷言式的,要按照科學的范式來討論問題。


    何:當一個創業者陷入至暗時刻,可能再怎么暗示自己要積極也沒用,在現實中,積極心理學如何幫到一個創業者。


    彭:積極心理學對解決現實困難的幫助,有幾個方面。


    首先讓我們永遠保持正面的情緒的激勵。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你的抱怨,抑郁,都沒有用。另外,希望感特別重要,燈塔給人在茫茫黑夜中看到希望的含義,有時候心理學并不是給你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給你希望,和燈塔一樣。學了心理學中的情緒調節,你就知道如何在自己抑郁的時候,甚至快走上自殺道路的時候,能夠放松下來。


    另外,積極心理學還能幫助其他的人,所有的困難不是靠自己解決的,這一點企業家一定要明白,你優秀是因為能夠讓其他人和你一起優秀。這一點上,積極心理學絕對比消極心理學要好,你怎么去算計,怎么去控制,怎么去打壓?都不是企業家做的事情,企業家一定要有一種積極的能量,給人召喚給人感染給人激勵,積極心理學最大的幫助之一就是激勵周圍的人。


    其實很多管理者都已經發現了,正面積極的管理,比消極的批評要更好。做人絕對比做狼要好,狼性長不了,人性永遠在,這都是我們很容易忘掉的。我們學了西方的工具理性、績效主義、kpi,這些也都有效,但很容易忘掉了真正的人性是什么,良知是什么。


    第三,積極心理學也在某種程度上釋放出一種社會能量。企業家千萬不要忘記,企業不是獨立的,涉及很多外部要素,當你作為一個積極的能量出現時,其實很容易得到更多的支持。就像華為讓美國壓得很慘,但是因為它在中國的社會形象很好,大家都愿意去幫它對不對?


    積極心理學的好處其實比我們想象的多,只不過大家以前學了太多的厚黑學,其實這都是糟粕,有人就拿過來亂用,還有人學一些打仗的策略,像孫子兵法之類的,其實讀兵法也沒讀懂,兵法說得特別好:攻心為上。心在哪里?與其學兵法真的不如學心法, 一定是心法不行了,沒有其他方法了,那才要打仗。


    何:做企業會面對很現實的挑戰,生死存亡的時候,不打仗還真不行,王陽明自己也有“軍功三征”,被稱為明代用兵第一人。


    彭:人有兩個需要,首先要活,但也要活好。活下來,靠的是戰斗這種動物性的本能,敵人都打過來,講善良之類的就真沒用了。但和平時期,發展時期,還是要提倡積極心態。其實消極心態和積極心態,都是進化選擇剩下的,這說明都有用啊。


    何:這點特別重要,現在有很多人學任正非,學稻盛和夫。其實頂級的企業家,都是道術并用的,如果只看到了稻盛和夫的心學,忘了稻盛的實學,或者只看到了任正非的商業哲學,忘了華為在組織建設上的強大能力,都會偏于一端。


    彭:積極心理學從來不否定消極情緒的價值,情緒的起伏波動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消極情緒反應,那肯定是有問題的。就像憤怒會讓人有力量對吧?所有生命科學都是建在進化論基礎上的。進化的原理很簡單,能夠留下來說明它有用,這叫適者生存。包括焦慮、嫉妒、恐懼都很重要。你想想如果什么恐懼都沒有,拿著一兜錢就這么上街了,被人搶了都不知道,小朋友如果無所畏懼摸火,那不就燙傷了嘛?人都有一些負面情緒,實際上對我們形成了保護的意義。


    但負面情緒不能長久,如果存在太久時間的話,會影響到我們的消化系統免疫力,對身心健康有害,人要有一些積極的體驗,來替代這些消極體驗。當我們遇到消極情緒的時候,如何快速復原,這才是重要的。消極的體驗讓我們避害,但積極的體驗讓我們趨利,斗和逃都是進化選擇出來的兩個特別重要的策略。

    客服微信

    返回
    頂部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国产精品臀控福利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欧洲MV日韩MV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特级黄色毛片|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日韩经典|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久999国产精品|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