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兆林:大數據帶來大轉型,大數據時代要變的首先不是商業,而是思維。不擁抱大數據,傳統大公司就會被淘汰。
我們看到近期大型企業轉型有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傳統過剩產能大型企業的關停。國家下了決心進行傳統工業的轉型,去庫存的同時關停生產線,國家拿出錢進行這些員工的下崗后安置,其實就是順勢進行企業的改革。時代已經變了,一些生產方法是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未來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帶有互聯網+大數據基因的,傳統資源型、壟斷型企業成功模式越來越少了,當然大數據壟斷型企業會越來越多,成功的幾率也就很高。
企業能夠在市場中長存并長青,這是每個企業家的夢想。但是在這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年代,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則表現得更加突出。企業想要在生存中求發展,就不得不改變原有的生產技術、管理模式。大數據時代中生存的企業,隨著營銷方式與模式的轉變,特別是互聯網的出現,不擁抱大數據,傳統企業將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法立足。
一些大企業、大公司擁抱大數據的決心和動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想范圍,他們對于互聯網的熱衷度是難以想象的。通過對互聯網所提供的大量關于消費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極大地幫助企業和公司與消費者進行實時互動,更加深層次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營造一種開放和互動式的銷售氛圍,從而為企業和公司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1837年,寶潔公司創立,至今已經有178歲。它不僅僅在市場上能夠長存還能夠如此有活力,也跟大數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盡管寶潔公司連續兩個財年的營業額已經超過了800億美元,但是它不僅僅滿足于此,通過應用大數據,它不僅順利轉型并且逆襲成功。2012年營業總額達222億美元,與2011年相比同期增長2%,凈盈利增長了一倍以上,過去的2015年,營業總額達超過600億美元,寶潔穩坐2015全球日化銷售頭把交椅。因此我們在了解“沒有永遠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同時,通過寶潔看到,必須擁抱每個時代的新技術,才能經營更持久。
魯四海:聽了大數據思維后,很多企業都去試試,但有一種觀點說,大數據是一個奢侈的事,門檻高,只有大機構才有資格擁有大數據,您怎么看?
馬兆林:數據量的大小不能代表數據價值的大小,小數據更加注重的是實用性,關注的是效率、相關性,以及收集到的正確數據的數量和種類。舉個例子,現在大數據在營銷上應用很多,那是不是沒有大數據就不能做大營銷?當然不是的。
大數據的應用過程中,作為市場營銷者,往往需要的僅僅是一些較小的樣本,對于一小部分客戶群而言,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推動和改善業務細節上,就可以使品牌在營銷中更加具有個性化。最重要的是,這些小數據實際上就在營銷者身邊,只要愿意收集,便是觸手可及的。
通常,消費者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包括人的交流、產品的使用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求。而營銷者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利用獲取產品來消費者需求。小數據本身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營銷者可以借助小數據更加快速的認識客戶、了解客戶需求,從而幫助客戶隨時隨地的找到他們希望擁有的產品。
消費者需求得以落實,便會以企業盈利的方式回報與企業,隨著消費者數量的積累,企業獲益越來越多,最終實現了企業大營銷。充分利用“小數據”為產品及服務的不同定位做出正確的營銷戰略決策,依然可以實現企業大營銷。
魯四海:剛才您講到了用大數據思維讓企業小數據發光發熱的方法,同時我們也注意有企業投入非常大去搜集數據,試圖把所有有相關數據都搜集起來,都說數據是最大的資產,數據最終一定能產生巨大價值,您怎么看?
馬兆林:“大數據”目前已經是業界和學術界舌尖上的熱詞,大數據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大數據就像一個傳奇人物一樣受到人們的青睞和敬仰。諸多企業紛紛挖掘大數據的潛在價值,期盼自己能夠躋身在這茫茫商海中,有的企業甚至認為有了大數據這層屏障,就能夠保證企業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的發展必然會暢通無阻,萬無一失,也不足為奇。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事情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大數據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也會面臨一定的風險,不能保證任何時候都是萬無一失。
大數據樣本代表性。我們在收集數據的時候,并不能夠收集到全數據,而大數據通常是涵蓋了大規模、精準、細化等完美的字眼,這時候,我們收集到的數據就與大數據的樣本代表性相掛鉤,一旦抽樣,在選樣、測量以及誤差矯正方面就會不盡如人意,好的數據將被惡劣化,大數據將被虛化。
大數據真實性。在大數據十分龐大的今天,注水性數據也不乏混入其中,數據造假獲利的事例也越來越多,因此,面對網絡發布的如此多的的信息,我們對其大數據的真實性難以辨別。數據源是否具有真實性、全面性,以及處理方法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大數據走向權威和可信的必要保障。
大數據的相關性誤差。通過一定的算法和模型對變量元素進行相關性分析,利用大數據處理簡單的情景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相對復雜的系統中就容易走偏。相關性要體現在真實的數據之間,如果數據稍有偏差,那么大數據分析結果就可能相去甚遠了。
大數據的安全性。為了追逐大數據背后隱藏的巨大經濟價值和政治利益,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在被數據化、被跟蹤、被記錄,因此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便隨之而來,賬戶被盜、并受到攻擊、身份被偽造、認證或證件失效、密匙丟失等問題頻頻出現,我們數據安全收到了威脅,甚至給我們的利益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大數據泡沫化。隨著大數據對我們的沖擊,視覺數據逐漸出現,有的企業已經將大數據泡沫化,無論有無需求,都要與大數據掛鉤。大數據只有實用化才能真正解決企業發展需求,才能實現大數據真正的美。
有了大數據并不能保證一切都能萬無一失。只有將大數據真實化、實際化、嚴格管理化,企業才能將大數據應用自如,才能對企業的發展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