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城市,人們不是換一個地方生活,而是換了一種活法,還要在糾結中不斷調整,才能跟上城市不斷變化的節奏。和工農業社會相比,城里人似乎變懶了。比如女性,不斷推陳出新的城市產業追到源頭,絕大部分都是原來女人在家里干的活:西施不浣紗才有洗衣機,織女不織布才有紡織業,廚娘不做飯才有餐飲業……所以不要抱怨,永遠記住法國時尚大師香奈爾(Chanel)的名言:城市是女性的靈魂!
男人的“男”拆開就是“田+力”,直接對應了400多年前的經濟學名言:“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然而在城市,如今還有多少男人種田呢?種田的“男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中沒有“碎片時間”,也沒有“碎片化的投資”,更沒有“碎片化的閑置資產”。土地是完整的,時間是完整的,走進城市,尤其是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人們才感覺到一個新的財富空間——“碎片”。騰訊就在這個空間做起了生意,騰訊甚至創造了一條廣告語:“碎片時間拉開人生的差距。”這句話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深刻的金融哲理!可惜能讀懂這句話的人寥寥無幾。
走進城市,女人脫離了家務,男人脫離了土地,兩大群體都有了一個時間——碎片時間。多數人的碎片時間就是打個盹,消失了。然而若把碎片時間用在學習和投資上,不分男女,都可以把碎片化的信息和知識轉變為碎片化的投資機會,人生的差距或將因此拉開。
近期在購物中心,有心人會發現各種業態的微型店多了起來,幾十平方米的面積2~3個員工,笑呵呵地經營著。每日經營數據通過微信匯總,上前一問,答曰:全國有幾十家上千家店,臉上頗有大公司的豪邁。但若再問:“誰是老板”?多半不知。稍加關注即可發現一條生態鏈:碎片投資—碎片時間—碎片空間。一個平臺鏈接若干微型店,統一品牌,統一模式,快速復制,快速回款,每日匯總的數據自發形成分布式賬本,未必需要復雜的“哈希算法”也是區塊鏈。許多人解讀的區塊鏈玄而又玄,其實可以非常簡單,任何一個多維空間都可以構建分布式賬本,所記錄的數據即可達到:過去不可篡改,未來無限開源,信息多點公開。這樣的微型店就是用戶網絡,可以讓有心人用碎片時間關注他或她的碎片投資,把兩個“碎片”變成了投資性現金流。
區塊鏈是創造信任的機器,不是基于人與人的信任,而是基于數據網絡的信任,最適合于微型店的分布式擴張。信任的對應詞是虛假,而財務造假也是有成本的,每日報送的數據從幾十元到幾千元,造假成本遠高于造假收益,待到這些小微現金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河之時,一個巨無霸的新實體企業就脫穎而出了。阿里的“螞蟻”和騰訊的“碎片”都包含著“小微”的基因,恰似:“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古往今來,人類記錄商業活動的賬本有3類:流水賬成就了家族企業,復式記賬成就了現代企業。如今分布式記賬來了,過去10年高速成長的企業幾乎都是平臺企業,時至今日,全球排名前5位的企業都被權威機構認定為平臺企業。分布式記賬的核心價值是網絡,當網絡節點的數量達到某個臨界點之時,梅特卡夫定律就出現了:數據網絡的價值是網絡終端使用者使用頻率和次數的倍數!
網絡的價值是用戶創造的,數據的價值是交易創造的,平臺企業的價值就在于無數“碎片”的鏈接,從而使數據成為資源,用戶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