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國內大部分企業普遍管理水平不太高,管理者和員工的職業素質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不少行業里業績很好的企業,都是 銷售 驅動型,或者技術驅動型。
因為有著極其有 執行力 的狼性銷售團隊,企業業績在業內遙遙領先。
但這個遙遙領先的企業在行業內卻并不被公認為標桿,大家只是覺得他們銷售團隊的銷售能力了得。面對令人咂舌的業績,羨慕甚至妒忌是有的,由衷的服氣就談不上了。
還有些業績驕人的企業屬于技術驅動型。
創始人是某個領域的頂尖專家,掌握著業內頂尖、具排他性的核心技術,因技術建立起了無形的競爭壁壘,令其他企業不敢輕舉妄動。
由于技術上處絕對領先地位,這類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常獲得迅猛的發展,業績急速上升。
但慢慢的伴隨企業的快速發展,創始人發現原有的人員已應付不來日益復雜的日常工作,不得不擴充團隊,從當初的幾個人或十幾個人迅速擴張。
這類企業的一個特點是,創始人本人是技術專家,對管理基本沒什么概念,也不太重視。無論該類企業營業業績多么驕人,團隊成員如何擴張,也不過是一個專家帶著一群“助手”的管理方式。
面對不斷增加的團隊成員,和日益復雜的市場情況,創始人覺察到企業發展到現今這個階段,迫切需要提升的是管理水平了,否則企業很難再邁上更高一個臺階。
但究竟如何提升管理水平,管理者需要做哪些工作,創始人和管理者們通常是一知半解的。
另外,在絕大多數企業里,被提拔擔任管理崗位的大部分是“聽話”的人。
這些“聽話”的人被提拔為管理者后,大部分企業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也沒花時間和金錢對他們進行必要的規范化的管理者入門學習 。
通俗的說,這是一群沒有考駕照就開車上路的人。
他們只能在上路開車的過程中,逐漸摸索,靠經驗,靠自己琢磨去做管理,去帶部屬。
這顯然會出現很多對他們而言措手不及的問題。
正如德魯克所說,這些不稱職的管理者,“他可能引導下屬朝正確的方向發展,也可能誤導他們;他可能激發他們的潛能或壓抑他們的發展;他可能強化他們正直的品格,或令他們腐敗。”
在實際工作中,有為數不少的在職管理者對管理者工作的認識比較片面。
他們往往只注重了某一個部分,或某幾個部分,而忽略了管理者工作有效性有賴系統的改善。
那么,作為一位稱職的管理者應該同時完成哪幾項工作項目呢?
德魯克是這么說的:
“管理者的工作中包含了5項基本活動,這五項活動共同將所有資源整合成生氣蓬勃、不斷成長的組織。
首先,管理者設定目標,決定目標應該是什么,也決定應該采取哪些行動,以達到目標。
其次,管理者從事組織的工作。
接下來,管理者還必須激勵員工,和員工溝通。
第四個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是衡量標準。管理者必須為工作建立衡量標準——這是關乎組織 績效 和每位成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最后,管理者必須培養人才。”
關于以上5項基本活動,德魯克說道,
“績效評估往往是管理工作中最弱的一環。對績效評估而言,最重要的是分析能力,但采用的衡量方式必須有助于自我控制,而不是從外部或任由上級濫用衡量方式來控制員工、支配員工。”
如此,作為一名管理者,我們了解到管理者的工作包含5個項目,而且這5個項目的改善缺一不可。
我們不能只給員工設定目標,卻不從事組織的工作,不激勵員工;
我們也不能只激勵員工,而不設定目標,不設定衡量標準;
我們更不能眼中只盯著目標,設定明確的衡量標準,卻不重視工作中對人才的培養。
而上述類似情況在企業里,在大部分管理者身上卻是很常見的。
這5個部分,“設定目標、組織、激勵和溝通、績效評估和培養人才”對于管理者都很重要。
正如德魯克所說,“每一位管理者都可以通過這些項目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績效,有系統地自我改善及提高管理績效。”
我們必須在這所有5個方面系統的改善我們的技巧和能力,才能令身為管理者的我們更加稱職,令我們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