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歷門”事件后一度沉寂的唐駿,近段時間突然變得異常高調。通過MBO的形式入主港澳資訊,唐駿躊躇滿志,豪言要做“中國的彭博社”。
然而與彭博社相比,港澳資訊和他的掌舵人唐駿顯然差得還很遠。種種跡象表明,唐駿正在玩一場危險的游戲——走鋼絲。
一邊是被不斷透支的個人信用,一邊是大家對新公司的業績期望。唐駿能玩好這場危險的平衡游戲嗎?
“在微軟是張揚的老虎,在盛大是實用的馬,在新華都是任勞任怨的牛,在港澳資訊我希望做母獅,威力足夠大而且還可以照顧他人。”唐駿如此描述自己在不同公司的狀態,而且一再聲稱自己不是“老板”,而是有了更多自主權的 職業 經理人 ,走MBO路線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得不嘆服唐駿講故事的能力。唐駿此番論調,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馬。港澳資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如何能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將唐駿“打工皇帝”的標簽進一步放大,無疑是最佳選擇。多年來,唐駿已經成功地將“打工皇帝”這個至高無上的封號貼在了自己身上,成為個人品牌一個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資料顯示,目前港澳資訊的大股東是包括唐駿在內的15名管理層,合計持股62%,其中唐駿是控股股東。因此唐駿入主港澳資訊本質上就是創業行為。為何唐駿一再避諱創業、老板這樣的字眼?因為如今的創業環境與馬云、史玉柱當年已大相徑庭,市場日趨成熟,競爭日趨激烈,港澳資訊能否異軍突起,唐駿心里沒底。因為“打工皇帝”是既定的個人品牌資產,如果將身份由“打工皇帝”轉化為“創業新手”,既是對個人固有品牌資產的減分,也暗藏了巨大的風險。從“創業新手”到“創業英雄”再到“創業皇帝”,這樣的形象塑造也絕非一日之功。
1月28日,唐駿發微博稱已從新華都離職。尷尬的是,當天新華都股價竟然出現5個多月以來的最大漲幅(6.53%),隨后呈現5連陽,2月1日收盤價較1月25日收盤價上漲14.1%。殘酷的 資本市場 用實際行動給唐駿的5年任期打了一個尷尬的分數。2008年4月,唐駿轉會新華都時曾信誓旦旦地表示,5年內新華都旗下至少5家公司 上市 ,并把陳發樹打造成為“中國的巴菲特”。5年過去了,僅“聯游網絡”實現借殼上市,而新華都糾紛不斷,陳發樹也沒有變成中國巴菲特。
港澳資訊的業績能否達到股東們的期望值?唐駿稱公司有望在三年左右在國內上市,要將港澳資訊打造成“中國的彭博社”。上市、中國XXX,幾乎與上任新華都時一樣的套路。
港澳資訊的業績現狀如何?外界卻始終難以搞清楚。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月,港澳資訊以2500萬美元收購千尋網絡、聯游網絡、弘揚科技、勝龍團隊四家IT公司。多元化已經將新華都傷得不輕,唐駿要繼續走多元化路線嗎?彭博社目前是全球最大財經公司,始終圍繞資訊和數據主線發展。金融數據業務屬于新興市場,前景很好但幾乎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重新定位、整合公司的業務模式和架構,是擺在唐駿面前的當務之急。
“沒有做成大型企業的奢望,更沒有做成一流企業的夢想,只想挑戰自我,挑戰可能,只想踏實和簡單。”展望港澳資訊的未來,唐駿卻又變得如此低調。
老虎也罷,母獅也罷,“打工皇帝”這些年來其實一直在走鋼絲,只不過這一次玩得有點大。以前是在老板和CEO職權之間玩平衡,現在需要在“稍有污點的個人信用”與“前景不明的公司業績”之間玩平衡,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注:此文首發于中國新聞周刊網,2013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