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一行2月底在 北京 調研了為創(chuàng)業(yè)者們服務的車庫咖啡,該模式頗受好評。在上海,也有個異曲同工的孵化器模式——張江模式。
記者日前走訪了張江孵化器基地。服務前臺、羅森超市、小型咖啡吧、學習 及交流信息展示牌,張江孵化樓一樓大堂就是這樣簡簡單單。但就是這樣一座小樓,卻孕育著三十多家孵化企業(yè)。
據上海張江企業(yè)孵化器 經營管理 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海燕介紹,早在1995年張江就開始致力于搭建創(chuàng)業(yè)孵化服務平臺,從預孵化、孵化到加速階段,張江孵化器可以服務于不同階段的創(chuàng)業(yè)者。“這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上的服務平臺,而且還是一個拓展性很強的虛擬服務平臺,服務可以延伸至外地企業(yè)。”黃海燕如此說。
在這里,創(chuàng)業(yè)者只需租個“十”字型的小隔間,帶上電腦即可入駐。他們將在這里得到6~9個月的時間,為了節(jié)省初期投資和固定開支,他們共用著公共前臺、公共會議室、公共復印機、企業(yè)展示廳。此外,張江還提供投融資、公關、會計、法律等一系列專業(yè)服務。
“我們會不定期跑到張江‘淘’項目。”某知名VC投資人說,他認為,張江這個孵化器很有層次,其篩選的項目總體看都不錯。
據悉,張江孵化器的孵化服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階段是預孵化企業(yè),可能只有幾個人,甚至可以采取未注冊為法人公司的項目組形式;第二個階段是標準孵化項目,是整個孵化器的主體內容,孵化器為他們爭取到的政府房租補貼是3年,并幫助他們獲得國家各種認證;第三個階段就是進入加速器的佼佼者,這時的企業(yè)已經具備可行的盈利模式,規(guī)模足夠大。而此時的服務就不僅限于一般的政策支持,還包括直接的股權投資、撮合有實力的項目間進行兼并重組等。“我們主要看第三階段的企業(yè),這階段的項目風險小很多。”上述VC表示,他認為,第一階段的項目,適合天使投資人來“押寶”。
“加速器階段(孵化期限)只要3.5年。對于輕資產的公司來說,從加速器畢業(yè),就可以考慮改制 上市 了。”黃海燕介紹說,進入預孵化器以后,基本上形成了一個“三分之一”定律:也就是經過6-9個月以后,有1/3的團隊成立公司了,進入正式孵化器繼續(xù)深造;有1/3的團隊做不下去了,其中以移動互聯(lián)網類項目居多,因為缺乏大的平臺和盈利模式;還有1/3的項目,我們幫助他們一起賣掉了,比如與谷歌(微博)、騰訊、海爾這樣的大公司結合起來了。
“車庫咖啡的模式,是目前市場化機制的一個補充,主要針對進入門檻低,但成功壁壘高的行業(yè),往往更適合比預孵化期還早的創(chuàng)業(yè)階段。”黃海燕說。
據黃海燕介紹,前不久評出的張江20名人才中,有一半企業(yè)來自于張江孵化器。黃海燕對此頗感自豪:很多人出身草根但充滿智慧,他們有很好的創(chuàng)意和項目,只要有一個適合發(fā)的平臺,他們就會迸發(fā)出內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