犄角旮旯里的世界品牌
一家成都冒菜館吃飯,看到了桌子靠墻一邊擺放著玻璃瓶裝的可口可樂。我估計已經有快二十年沒有喝過玻璃瓶裝的可口可樂了,相信看我文章的人中90%的人十年內也沒有喝過玻璃瓶裝可樂。于是我就想,既然很少有人喝,為什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們還要生產和銷售這些非主流的老產品
一家成都冒菜館吃飯,看到了桌子靠墻一邊擺放著玻璃瓶裝的可口可樂。我估計已經有快二十年沒有喝過玻璃瓶裝的可口可樂了,相信看我文章的人中90%的人十年內也沒有喝過玻璃瓶裝可樂。于是我就想,既然很少有人喝,為什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們還要生產和銷售這些非主流的老產品
2012倫敦奧運會剛剛結束,中國又一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倫敦奧運會上,我們已看到來自中國的喬丹、安踏、361°、匹克等運動服裝品牌出現在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運動員身上。
雖然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的崛起不跟制造業有關,但制造業只是一個國家從弱變強的過程,而非終點,最終的經濟較量靠的不是制造業,而是自主知識產權的運營質量和效率。
毫不夸張地說,上世紀90年代,她們是全球女孩模仿的榜樣;從1993年成軍到2000年解散,她們用一首首熱門單曲《Wanna Be》及時尚造型席卷全球;她們就是Spice Girls——辣妹組合。
假如我們理會可口可樂的總裁說過,即使可口可樂全球的工廠一夜之間燒毀,憑借可口可樂的品牌,一樣可以建立起可樂的商業帝國。那么,中國兩家企業王老吉與加多寶,對一個年銷售額高達100億的紅罐王老吉品牌使用權展開爭奪,這注定變成中國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品牌戰。
品牌不單是廣告和金錢堆積起來的,更需要創新的智慧和策略,在一些更貼近觀眾“眼球”的地方進行品牌攻勢,遠比單純的贊助有效
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要做的就是改變,要變中求異、變中求精,要善于改變,而且能夠快速的作出改變。企業文化改變的因子是管理者的行為,我發現中國人塑造企業文化是毫無依據的,我們錯誤的認為口號就等于步伐,其實這是兩碼事。
Pepsi的核心消費群為15-30歲,典型的瞄準80后一代,2007年的“百事我創”、“敢為中國紅”兩次營銷活動搞得紅紅火火,草根明星化、選秀網絡化都受目標群的追捧。
2012年倫敦奧運已于北京時間8月12日閉幕,相比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中國36家品牌(2008年奧運會合作伙伴11家、奧運會贊助商10件。
你的品牌能否成就或修煉成一個強勢的有真正意義的大品牌,就在于你能否為你的品牌鑄就出一個品牌的心理慣勢,并將此轉化為人們的潛意識和情感并最終形成社會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