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殘風侵蝕一下,部分企業的高樓大廈處于搖擺之中,這也許是我們許多企業只顧樓面建設而不顧地基維護的根本寫照。優秀企業會用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做基礎建設,但是我們許多企業似乎沒有這樣的時間,只顧施肥澆灌,追求所謂枝根葉茂,忽視根深蒂固的生存真諦地!
企業的管理就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核心就財務風險管控。我們透視許多企業消失的背后,不難看出都基于財務危機之本質。所謂財務危機實質就是隨著企業業務的增加伴隨著現金的短缺,這就是許多企業都會想到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我企業小的時候我活的很有味道,為什么企業做到我反而感覺十分難受的道理。
企業財務危機最大原因是什么?業務的過度增長。企業業務快速的成長看似美麗,其背后就是一個魔咒。業務的過度增長會帶來:
1.管理資源的耗竭
企業業務快速增長的階段會導致企業經營者急功近利及短期經營行為,不愿也沒有時間思考及夯實地基礎工程,無論在人才、管理經驗、制度的適應和控制的范圍都處于一定不穩定的狀態。
2.財務資源的耗竭
為了保持業務快速上漲的勢頭,有時不得以犧牲質量,如犧牲賬期,引起營運資金的緊張;盲目的投資造成的結構失衡;過度資金需求造成靈活性的喪失。
3.造成效益的下降
有了規模不一定有了利潤,企業為了追求所謂業務成長,要么降價、要么促銷導致產品銷售利潤的下降;要么放棄已有的客戶合作原則,返利提升、劣質客戶伺機侵入壞賬成本上升;賬期延長導致利潤質量顯著下降,有利潤無現金這也是許多企業倒下極為重要的原因。
經營企業猶如走鋼絲,他需要的是均衡而不是個別的突出,他是一項長跑運動而非短跑運動,他是需要企業家的恒心與毅力而非企業家的一時心血來潮的短暫沖動,他是需要企業家相對的穩定而非企業家的時時求變求新的心態。看過別人走過的路,我們有理由得出危機不是天生而很多時候都是企業自找的,夯實地基、穩健發展才是卓越企業成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