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內部審計工作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有著監督執行的作用,審計工作有效的開展對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有著重要作用。另外,審計工作的具體特征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比較高,審計風險的高低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受到從業人員素質高低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降低財務風險的系數,應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的考核,并在后期工作中加強各方面的專業學習 ,使審計工作嚴格按照獨立審計準則的開展,保障審計質量,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2.加強監督力度
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不能夠只顧經濟問題,而要針對重大案件審計難度,加大對焦點問題的審計,敢于揭露權力問題。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就必須切實重視和監督對于審計出的經濟違紀、違法案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特別是權力人的處理問題。如果審計出的案件只是停留在曝光上而沒有下文,不但對不起辛勤工作的審計工作者,而且審計在百姓中的公信力也會下降。要使審計切實發揮對于權力人的監督,就必須對責任人和權力人一起審計,這樣才能夠把對于權力的監督落實到位。
3.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企業財務風險存在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建立一定的財務預警體制和系統,造成了財務管理的不明朗,資金流動管理的模糊。應在其現有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制定一定的量化指標,并分析和評價企業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考察其財務治理水平和真實財務情況,及時揭示隱性問題,以及對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因此,企業應在對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察后,建立適合自己的財務狀況的總體失衡風險預警系統,以科學、合理、有效的方式降低自身的債務風險度。
4.樹立風險控制意識
由于在市場經濟體制中,企業不再像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可以享受包產包銷的經營機制,而是在享受企業經營利潤的同時,也要獨自承擔市場的經營風險。因此,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必須樹立其風險防范意識,在了解自身優勢和劣勢以及掌握市場信息的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方案,避免當風險突然降臨時企業茫然無措,進而導致無法彌補的損失。因而,企業須認真分析內外環境的各種變化因素和信息,及時調整經營戰略,以應對充滿變化的市場環境,提升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
5.制定科學的投資計劃
投資是企業獲得經濟效益和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在進行投資的同時,企業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以制定出科學的投資計劃,以提高投資的成功率和收益率。如在進行新項目的投資時,就需要對項目進行精確的資金預算,防止建設過程中實際費用超出預算,造成項目資金缺口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在生產經營中,要加強對現金流量的控制管理,嚴格控制各種款項的收支,必須科學組織生產,盡量減少庫存積壓,提高流動資金周轉速度,以保證企業足夠的備用資金。
6.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
執法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審計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準則就是審計人員工作的原則和依據,而在變化的市場經濟中,各種不同的問題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而此時如果沒有相關法律規定,即使及時被審計人員發現,也難以進行處理。因此,應不斷地研究經濟環境中的各種變化因素,及時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使審計人員有法可依,以更好的降低審計的風險,進而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性,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的安全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