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者熟悉財務不是什么新問題,但是你的團隊是否有財務知識,是否有基本的財務意識就是企業特別突出的問題。
現實問題是:很多經營者自身就沒有財務意識,支收的概念相當淡泊,這樣的企業如履薄冰。而這才是冰山一角,具筆者【宋小飛】所知,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職員、公務員基本沒有什么財務知識。所以經常會出現企業重大的失誤和浪費。
案例一
某企業要在北京開千人大會,老總把活動地點 的選擇任務交給助理來做,助理本著節約成本的出發點,洽談了好幾家大型五星級酒店,通過電話、傳真、QQ等方式進行篩選、確認,最后上報給老總。老總經過確認后就確定和其中一家酒店進行合作事宜。
在會議前一個禮拜,老總帥會議前期人員浩浩蕩蕩殺到北京,去已簽好協議,打了十萬定金的酒店視察會場及住宿條件。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酒店根本就不具備承接千人大會,住宿條件根本就不夠五星標準。怎么辦?和酒店協調無果,只有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此事件是一個財務案例,看似過失所致。其實是財務常識缺乏的典型。
1、節流固然好,但是首先要看事。對于此類會議,節省不是核心
問題,核心是會議的目的和結果。不要因小失大;
2、如果提前花點小錢,去踩點,把會議住宿等親自感受檢查一番,
自然不會出現如此結果;
3、老總、員工的財務常識欠缺,在什么情況下,才可大額匯款,
什么情況下,堅決不可以。
案例二
某企業開發新產品,在研發過程中,老總親自參與,在確認無誤的情況下,投入批量生產。但是在生產過程中,下屬為了節約成本,有預謀的“偷工減料”,產品上市后,為了配合銷售,大力宣傳。僅宣傳資料制作費用達上幾十萬,但是產品在投入市場以來,銷量甚微,經調查發現:產品效果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銷售,甚至處滯銷狀態。
研發的過程,是否為了節約成本,做的不夠好?生產的時候,因為人為的“偷工減料”,讓原本就有很多變數的療效更是無法保障。促成“品牌”猝死,浪費資源貌似“細節決定成敗”,大有“千里大堤毀于一蟻”的事態,其實還是財務問題惹的禍。
如上案例比比皆是。
有多少企業,是被自己搞死的?而自己搞死的根本原因不是別的,就是“財務”問題。財務問題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用事實為尺度,用心來丈量的過程。沒有財務意識和知識的企業是危險的企業;沒有財務意識和常識的團隊是很容易猝死的團隊。抓財務問題不等于砍掉成本,抓財務問題就是加強學習,把財務知識作為企業員工如企的常規學習 科目。通過學習學習 ,讓你的企業任何時候都處于:理智、清醒的狀態。這才是你的競爭更加有力的保障。
財務問題是個大問題。
財務問題不是簡單的收和支的問題;也不是員工工作能力和責任的問題,更不是一味的節流和開源的問題。
財務問題是一個企業如何發展,怎么發展,的問題,是企業能走多遠的問題,是一個企業綜合素質、生產力、競爭力的體現,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