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理 尊重人性 高效高能
主講人:齊磊
【課程背景】
工作中,有沒有類似問題:
1. 從基層到中層,角色轉換總卡殼
2. 從業務到管理,思維轉換不及時
3. 從個人到團隊,個人認知不到位
4. 從我能到我們能,賦能團隊不得章法
5. 自己特別忙,績效不理想
6. 天天做保姆,替下屬做事,團隊效率總不高
7. 管理決策,憑感覺,缺少科學依據
8. 下屬口服心不服,常常出現,權威常遇挑戰
9. 下屬意愿總不高,激勵經常事倍功半
10. 員工總是很佛系,談啥都不在乎。。。。。
【課程目標】
1. 能夠闡述高效團隊的三大核心要素
2. 能夠當堂運用4A工具完成課堂練習
3. 能夠闡述頭腦風暴法的三大流程
4. 能夠通過視頻案例,區分團隊表現得優劣
5. 能夠闡述從基層到中層的角色轉變的組織需求
6. 能夠闡述中層的四大定位
7. 能夠當堂完成激勵設計表
8. 能夠闡述教練領導的“三給一不給”
9. 能夠闡述激勵的5大注意事項
10. 能夠闡述輔導的三大形式
【課程運營】
1.分組:課程開始前以分組的形式進行PK,加強團隊的概念,模擬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PK與訓練,借此也能發現每個員工對企業的貢獻度與心態。
2.品牌分:設置品牌積分榜,將品牌分比作企業的業績,每個小組通過不斷參與互動,參與訓練,參與學習與PK來獲取業績,激發學員的積極性與創造力。
3.分享:每半天結束,所有學員都會領到分享卡,按照老師對分享內容的要求對半天所學內容進行書面分享,由主講老師進行評分、公布并納入品牌積分。每天的早上課前都會對頭一天培訓內容進行小組內的分享會,分享會的維度為5有:有主題,有主持,有嘉賓,有自由,有總結。
4.互動:課程中有大量的互動,讓學員參與其中,投入其中,我們認為經營的最高境界是讓客戶參與經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讓員工參與管理,只有不斷參與,不斷投入學員學習才會高效。
5.紀律:課程前介紹本次課程紀律,并且由講師把關,保證紀律堅定執行。
【課程大綱】
課程內容:
第一講:角色轉換——從基層到中層,如何能更行?
一、 從組織角度看團隊:高效團隊的應該什么樣?
1.一個能夠激發人心的領導
2.一個清晰明確的共同目標
3.一套團隊成員共守的規則
工具:4A工具
方法:頭腦風暴法
方法:制度落地3步驟
二、高效團隊的三個統一
1.統一思想
2.統一聲音
3.統一動作
案例分析:團隊有沒有三個統一
案例分析:優秀素養提取
三、企業正常運作的前提:各司其職
1.高中基層的組織要求
2.從基層到中層的轉變要求
案例分析:寫錯的申請
四、中層四大定位
測試研討
1.做放大鏡VS做大氣層
2.做司機VS做乘客
3.做教官VS做保姆
4.做啦啦隊VS做發布會
方法:2項智能
方法:教練“三給一不給”
工具:激勵設計表
第二講: 人才培育-----如何才能人盡其才?
一、 領導力是影響力;
1.獲得下屬的追隨
2.獲得上司的賞識
3.獲得平級的支持
案例:劉邦的用人之術
方法:劉邦三句話
二、領導的核心是下屬“服從”
1.職權與個權的區分
2.權力的應用“五權”
測試分析
視頻案例:康熙王朝
三、用人的三個層級
1.讓下屬服從
2.讓下屬獨立完成
3.授權
視頻:亂了頭緒的經理人
工具:授權的7個層次
方法:授權的4個維度
四、人才培養
1.人才培養的三種形式
2.人才培養的OJT
3.人才培養的grow模型
第三講:管理理念------管理如何與時俱進?
一、 管理的同與不同
1. 機制相同,文化不同
2. 職權相同,個權不同
3. 表面相同,本質不同
4. 中層的三大角色:領導者、管理者、執行者
二、 全局思維:全面判斷
1. 憑感覺
2. 憑經驗
3. 憑科學
4. 憑哲學
案例分析:老婦人和泰勒
測試:事實和感覺
互動:重新設計西游記之路
三、 科學工作的5R流程
R1,結果清楚
R2,責任明確
R3,檢查有力
R4,激勵到位
R5,改進復制
工具:周報計劃系統
工具:質詢會
四、 與人相關的問題處理4步驟
1. 掌握事實
2. 針對事實界定問題
3. 拿出策略
4. 確認問題
案例:馬科長與呂科長
第四講:溝通激勵-----得人心,你還愁什么?
一、 溝通的核心要素
1.區分溝通、閑聊、交流
3.溝通的三大核心要素
二、 溝通的語言結構
1.書面溝通與口頭溝通的較量
2.內容與形式的PK
三、溝通的三個基本
1,基本角色
2,基本意識
3,基本心態
互動練習:錄音機
四、向上溝通的結構化思維
1.結論先行
2.上下對應
3.分類清楚
4.排序邏輯
案例:幾點開會
五、 向下溝通的太極溝通術
1. 太極溝通5步法
2. 表揚批評的尺度掌控
案例:壓力太大的小張
六、 平級溝通的5種情況
1.競爭
2.合作
3.妥協
4.遷就
5.回避
工具:每種方式的情況對應表
七、 下屬激勵5種形式
1. 文化激勵
2. 以身作則激勵
3. 語言激勵
4. 目標激勵
5. PK激勵
課程回顧 課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