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運營的本質!
1.產業經營是“買賣產品”,資本運營就是“買賣公司”,即:企業不斷通過投融 資,將外部和內部的各類經營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和資本增值。
2. 產業經營相當于苗圃種樹,一株五米高的樹木需要五年才能長成,需要“厚 積薄發”。而資本運營相當于綠化工程,一株五米高的苗木只需要五小時就能完成移植,堪稱“立竿見影”。下述詞匯闡述的就是資本運營的原理:“借雞生蛋”、 “移花接木”、“騰籠換鳥”、“拆橋再造橋”和“以時間換空間”等。
3.皮之不在,毛將附焉?新常態以后,經濟回歸產業周期。沒有苗圃種樹,何來 綠化移植?沒有唐僧“十世修行”,哪里會有“唐僧肉”?沒有產業經營,何來 資本運營?脫離價值創造的資本運營只是空中樓閣,有些甚至就是擊鼓傳花式的 詐騙。
4.產業經營是做“加法”,資本運營是做“乘法”。很多企業家看到了“乘法” 的高速成長(結婚),卻忽視其背后隱藏的巨大“除法”風險(股市杠桿/離婚)。 快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容易,但要戒掉賺快錢的“毒癮”那就很難了(站街/打工)。 現實中,有太多企業家在產業界長袖善舞,最后卻在資本運營中折戟沉沙(看項 目/書路人;DNA/男女)。
◆并購和企業有什么關系?
并購是企業控制權的讓渡,它有時和風細雨,有時急風驟雨,有時腥風血雨。揭 開其面紗,會發現,這不過是權力角逐伴生的表象。并購是權利的角斗場,是智 慧的競技臺,是成長的助推器,也是江湖的英雄冢。作為最高端的商業較量,并 購之“一斑”可窺商業社會之“全豹”,陰謀與厚道,算計與拙守,欺詐與友善, 瘋狂與平和,創造與毀滅,眾態云集一處,萬象蔚然大觀。萬宗歸一,并購的哲 學也是商業社會生存的哲學,爭奪權力的較量始終是生存競爭中的終極較量。
二、并購戰略:愛情的道理
◆資源整合:1+1>2/化學賦能
1.經營協同 謀求規模經濟,降低經營成本; 消減競爭對手,獲得市場價格優勢; 延伸產業鏈,提高盈利能力,進行利潤轉移; 獲取流量、品牌、渠道、網絡、客戶及團隊等軟性經營資源; 降低機會成本,快速占領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幫助企業實現戰略轉型,進入新興行業和領域;
2.技術協同 獲取技術專利、行政批文(新藥證書)、經營牌照等; 享受政府產業引導及相關優惠政策;
3.財務協同 買經營業績(借殼上市); 合理避稅(高新技術企業); 優化經營季節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融資變現,投資其他項目(賣舊房買新房);
三、盡職調查:戀愛的玄機
◆立項初審的關鍵點
1.目標公司周圍的產業環境(集群/規劃等)和社會環境(政/民等)?
2.目標公司的業務、模式與基本財務狀況(供應商與客戶/養雞)?
3.目標公司獨特的資源和能力(行業地位、占有率、渠道資源等)?
4.目標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率是否會持續走低?(競爭、原料漲價等)
5.目標公司的估值預期(討價/還價/一口價)?
6.目標公司股權結構?考慮出讓多少股權?(首輪/老板 VS 帝王)
7.未來三年業績預測與資金用途?
◆對盡職調查的心態
1.立場“中性存疑“,平衡好投資部與財務部之間的”矛盾”。不要求全責備、 事無巨細,學會“寬以待人”。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企業, 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尚不成熟的中國。從常理上講,一個企業選擇被投資,甚至出 讓控股權,本身就說明企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補償條款)。
2. 買的不如賣的精,企業家苦心經營了 N 年的企業,外人很難用 2-3 個月就看 得清楚。可以關注原股東是否有增資意愿(親爹/后爹)?再要兼聽則明。多傾 聽競爭對手、離職員工、其他股東(婆媳/金農/通緝犯)的觀點。必要時,可以 要求“駐場觀摩”。
3.不要急于花錢請外部中介機構,先靠自身力量做一輪“非正式”盡職調查。有 些中介機構的經理人雖然證書 N 多(文牘/證書/能力/情商/博士),卻缺少足夠 深的行業背景與管理功力,工作方法也略顯僵硬(婚戀表格化)。有些機構見利 忘義,客觀性和專業性缺失,甚至甘心造假當托。選擇伴侶,要靠自己拿主意, 不能聽“媒人”的一面之詞。 “黑箱子”(政商/稅費/民間借貸/院士),要靠 自己解讀。
4.盡職調查之單向/雙向(天仙配)。一方面防范“惡意盡職調查”(戀人 VS 仇人),
尤其是同業盡調。另一方面,互相了解(基友/坦誠相見/手勢),關注資源和背景 (黑/白/蓮花/三類股東),發掘“協同效應”,進而兩情相悅。
5.“投資就是投人”(李云龍),不要幻想一見鐘情的項目,日久見人心。 四、合同協議:訂婚的事項
五、企業估值:彩禮與嫁妝
◆估值的方法 成本法(過去)、市場法(現在)、收益法(未來)、可比法(平衡) 常用指標: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毛利率和增長率
◆影響企業估值的要素
1.行業成長空間
2.公司贏利模式
3.所處行業地位(品牌、渠道、網絡等)
4.經營管理團隊(學歷、經歷、社會資源等)
5.行業進入壁壘(資金、技術等)
6.企業經營風險(財務健康狀況、公司治理結構等) ……
六、并購整合:
挨七年之癢
并購本質上是一種利益驅動的結合,不要低估在金錢面前人性的丑惡和卑劣。雖 然每天都有公司宣布“戰略合作”,但許多公司都缺乏“合作戰略” ,置身于 高度宣傳中,把達成合作、簽署協議看成終點,而不是作為邁向一個更大目標的 手段。對于企業而言,僅僅實現資產與資金的合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雙方 的戰略、業務、制度、人力資源和文化等所有企業要素進行進一步的整合,最終 形成雙方的完全融合,并產生預期的效益,才算真正實現了并購的目標。
◆董事,監事和高管應該懂得什么? 懂戰略:真正領會“老板”的戰略意圖,進行重大決策; 懂財務:熟悉《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經營狀況; 懂業務:春江水暖鴨先知 懂法律:熟悉《公司法》,了解公司治理規則; 懂溝通:交流溝通技巧嫻熟,能夠和團隊保持順暢的溝通;
◆整合成敗的判定標準 做大沒有——銷售額、市場半徑、客戶結構等 做強沒有——利潤率、高端客戶、品牌、技術等 穩定沒有——業務流程、贏利模式、管理團隊等
五、課程收獲
《企業并購重組實務》:本課程的目標在于為學員講解兼并收購的理念和方 法。中國的市場經濟尚不完善,大家應共同遵守的游戲規則尚未建立。我們將基 于對產業經營和資本運營的深刻認知,向學員輸出切合實際的并購策略與技能。 到本課程結束時,學員將能夠:深刻領會兼并收購對公司的意義,了解并購的流 程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