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落葉紛飛,歲月流轉,世界靜美。在這美麗的季節里,北清經管國學研習社貳班(簡稱國學貳班)正式成立了,在短短三天的行程里,同學們從陌生到熟悉,從青澀到活潑,也接受了震撼心靈的國學洗禮。

No.1
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
10月27日一早,國學貳班的同學們迎來了盛大的開學典禮。典禮由北清經管國學研習社的項目主任粟紅照老師主持。粟老師首先代表學院歡迎了同學們的加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期待同學們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可以領悟各位大師的真知灼見。
出席典禮的嘉賓有: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首任館長、北京市周末社科大講堂教授 吳志友館長
北清經管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北清資本董事長 羅波院長
北清國學研習社貳班班主任 王旻聰老師
老生代表北清國學董事長研習社壹班班委、北京鴻訊信盟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慧群同學
新生代表北清經管國學研習社貳班同學、陜西斯強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芳立同學

在嘉賓致辭環節,吳館長首先歡迎大家走進國學大門。吳館長首先介紹了儒學與傳統文化的概念,闡述了仁、義、禮、智、信等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華內容,并根據他多年來的分析研究講述了先賢孔子的成長過程;同時,吳館長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相關論述,闡發了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在于既要堅持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更要堅持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代表的當代文化的自信。
以及儒學以“仁”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在文化淵源上一脈相承性,從實踐的角度說明了在培育文化自信的基礎之上更要樹立文化自覺,把儒學的精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推動個人修養和道德水準的提升,進而通過個人外化行為的實踐活動促進事業的發展和實現遠大理想目標的重要意義。希望大家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可以深刻領悟國學精粹。

隨后羅波院長代表北清經管對同學們的選擇和加入表示歡迎,并表示國學和商學不分家,從國學的智慧中更可以吸收和萃取好的文化和管理思想。經管一直致力于企業家的商學教育培訓。再次歡迎大家選擇經管,報讀國學項目。

在新老學員代表環節,同學們表達了國學班的肯定及期待。在學習期間有很多意外收獲,經典國學作為一種重要的知識體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通過學習經典國學,深刻體會到了其對于人生智慧的熏陶和啟迪。在經典國學中,也發現了許多寶貴的道理和人生哲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和認識世界的視角。同時,經典國學也對個人的成長和修養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班主任王旻聰老師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這一年半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一起拜大師、讀經典、行萬里。知識如海,學習如舟,以勤為槳,愿大家心懷敬意,行走在歷史長河中;傳承經典,肩負起時代重任。與傳統文化共舞,以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典禮的最后,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拜師禮,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行禮前,同學們正衣冠、明其心,左手抱右手,作揖鞠躬、以表敬意:
一拜師道尊崇,立人立德;
二拜傳學授業,教化解惑;
三拜感念師恩,天地為鑒。
華夏文明,德蒙先庇。先圣之道,功過古今。格物致知,修身治齊。再拜尊師,誨人不倦。教我知識,育我成才。謹遵師教,學做真人。
非常幸運遇到國學貳班這樣一群不斷追求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優秀企業家,并作為支持者、陪伴者和見證者一路同行!共建共創,相互成就,期待雙向奔赴的我們都能在接下來的時光里遇見越來越優秀的自己!相信我們國學貳班一定會成為學院和老師的驕傲,成為團結友愛、孕育卓越商業領袖的優秀標桿班集體。

No.2
傳承國學 博古啟智
10月26-27日,國學貳班同學們迎來開學大課,為本次授課的教授分別是
岳慶平 教授《從國學看管理智慧》
王守常 教授《中國智慧》
No.3
《從國學看管理智慧》
10月26日,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導,北大三杰之稱的岳慶平教授帶來《從國學看管理智慧》課程。

成長中的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有時甚至會遇到不可預知的發展陷阱,一個決策失誤有可能會導致滿盤皆輸,一夜回到創業前的悲劇。西方管理智慧和方法是應對必然性的智慧和方法,但是在應對成長企業的機緣變化和偶發事件方面,西方管理智慧和方法則顯得有些匱乏。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心未嘗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兩也,然而有所謂壹;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開講前,岳慶平將“虛壹而靜”四個字送給學習群眾,與大家共勉。

岳老師從國學與管理智慧概說、國學看修身為本、國學看識人用人、國學看人際交往、國學看掌控藝術、國學看進退之道、國學看應變能力、學習中增強本領等八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同時,通過實例分享等形式使得課程內容更加明白易懂。

在當天的講學中,岳慶平教授結合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淵博的學識,將政治、經濟融入國學中,并從國學看識人用人,從儒學、道學、佛學看人生智慧,從人物看人生智慧等10個方面,分享他在研究國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講課中列舉曾國藩、毛澤東等歷史人物的生平故事,講述修身、為人、為官的經驗和教訓,讓讓同學們獲益匪淺。講課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國學博大精深、岳教授講課內涵豐富,學后讓人感到意猶未盡。

No.4
《中國智慧》
10月27日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王守常教授娓娓道來的講授了《中國智慧》的課程。

從何尊122字銘文中首次出現“中國”到“夷夏之辨”,從“道”與“器”到“仁”和“壽”,從中西方宗教與戰爭倫理,到“和”“同”和“一分為三”,王守常教授為同學們深刻解讀了中國傳統文化,講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國智慧”。

王守常教授首先提出一個觀點:“中國”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個文明概念。在人們的認知中,中國的第一個概念就是居于中,所以叫做中國。中國在內,夷狄在外,東有東狄,西有西夷,北有北狨,南有南蠻。而中華民族的概念則是在不斷的民族大融合中慢慢形成的。中國又稱華夏,何為“華夏”?王守常教授說:“‘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大不是大小的大,是規模的意思,在公元前3000年至5000年的時候,周朝建立了禮儀制度,當時的禮儀制度不是今天見面鞠躬、握手的這個概念,禮儀是一種身份的規定,是身份標志。所以禮儀不是禮貌的安排,是制度安排。”
康有為曾說:“中國能禮儀則中國之,中國不能禮儀則夷狄之。”王守常教授解釋說,不能傳承周文化建立的禮儀文化那就是夷狄,這句話非常重要。“這句話說明了‘中國’不是地理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你接受了這個文化,盡管你是夷狄,你能禮儀就是中國。‘中國’不是種族概念,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文明的概念。”
從五四以后到現在,我們國民的思維方式不是一分為三,而是一分為二的,一分為二思維方法肯定會變成兩元對立的思考,兩元對立的思考方式產生的思想觀念就是對與錯,其實不是這么簡單的。60年代最極端的口號,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在冷戰格局時代,我可以理解特殊的時代背景,但它有它的局限性。我們今天要講回來,能不能在自己的文化當中去尋找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一分為三。

從第三個角度思考問題,或者說中國的“三”不是一二三的三,而是多的意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權是權變的意思,在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把具體時空帶入了,例如交通信號燈現在靠數據管理,過馬路的時候有一句話叫“寧停三分、不搶一秒”,在這個時空是對的,可是你不能把這句話作為普遍的概念,比如掛到生產車間,生產車間是爭分奪秒的,就不合適。

王守常教授認為,中國文化不反對宗教,任何一個宗教傳進中國的時候,從未像西方一樣被批判討伐。因為儒家不反對宗教,儒家接受了很多宗教的概念。“1983年,全球倫理圓桌會議在芝加哥召開,是想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找到一個共同遵守的倫理,叫共同倫理、普世倫理。各個宗教都相互反駁,無法決定。最后一位香港中文大學提出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你不想做的,就不要強加于人。圓桌會議將這條定為世界的倫理底線。這就是儒家的包容力。”
No.5
天下有道,智贏未來
10月26日晚,在所有同學的集體籌備下,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開學晚宴。

今天是我們北清國學研習社貳班團聚的日子,也是我們共同學習、交流和歡聚的時刻。站在這里,我感受到每一位同學的熱情,也感受到我們共同傳承國學的責任和力量。
今晚,我們將通過一場場精彩的節目,走近國學的世界,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每一個節目、每一個游戲,都凝聚著我們班級的團結與活力。今天,讓我們不僅用眼睛去欣賞,用耳朵去傾聽,更用心去感受這一切。

同學們獻上精彩絕倫的節目:她們在舞臺上舞動著優雅的身姿,如同一只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詩意和美感。

太極生兩儀,四象化八卦,八卦演萬象,萬象顯人世。? 劍,乃是天地至剛之氣凝聚而成,太極,乃是無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世間萬事萬物,無不有陰陽對立的一面。

隨后的舞蹈《上春山》、國風詩朗誦、歡快的游戲以及全體的大合唱,無一不體現同學們彼此之間的友誼。在國學的智慧里,我們學會了以敬畏之心面對人生;在今晚的相聚中,我們感受到了團結與合作的力量。讓我們記住今晚的每一份美好,也期待未來更加燦爛的日子。

開學晚宴圓滿結束,每一次的相聚,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愿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相互扶持,攜手前行。愿我們的情誼如今晚的星空般燦爛,愿我們的未來如龍騰飛躍般光輝。

No.6
國學盛宴,古韻流芳
10月25日,帶著敬畏、仰慕之心,于孔子華誕2575年之際,國學貳班的同學們來到了來到了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國學圣地——孔廟國子監。
我們榮幸的邀請到國子監首任館長吳志友老師進行講解,吳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莊重而神圣的國學心靈之旅。

作為首任館長,吳志友先生向同學們全方位介紹了孔廟國子監的歷史地位,歷史變遷,建筑風水,整體格局和規制,以及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巨大影響和重要意義,同時也細說了在還原修葺過程中的艱辛和樂趣: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磚一瓦,一石一徑,一匾一書,皆注深情,如數家珍;鑄鐘題詩,玉塑圣相,立碑刻文,鋪石開徑,著書立說,匠心獨運,記錄千秋。

吳館長說:萬物皆有靈,草木有靈不與萬世師表圣賢爭高,形成了北京孔廟百年古木無一高過大成殿的獨特奇觀,草木謙卑堅韌之姿,圣殿巍峨莊嚴之形,和諧共榮,微妙的平衡 ;成雙古木一陽一陰,一榮一枯,一直一曲的自然之相,陰陽相生矛盾相存,天地無言,于無聲中訴說著這奧妙的自然法則。
左廟右學的規制,國子監在中國古代教育和選官意義重大。吳館長介紹了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國子監職能和管理方式,四廳六堂的功用,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學生就業等情況,也特別提到了進士及第的禮成之地實際是在國子監。寰橋教澤、臨雍講學,體現了帝王們重教育、重教化的思想,也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和哲學境界。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同學們表示:孔廟國子監之行既是學習之旅,心靈之旅,更是求真之行,問道之行,更是堅定了向圣賢學習,傳播、踐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決心!未來北清國學也將繼續攜手孔廟國子監、吳志友先生一道弘揚、傳播中華禮樂文明、國學文化,共期"大成禮樂歌迎,朝天闕“!

在下午的拓展活動中,同學們動靜結合,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一起參加拓展訓練,讓我們攜手共進,并肩作戰,為勝利而努力!

在這片廣闊的天地中,我們用拓展搭建友誼的橋梁,用體驗凝聚團隊的力量。一次次的挑戰,一次次的突破,讓我們一起書寫屬于我們的傳奇!

隨后的制作非遺手工皂環節,大家也是投入慢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有很多,此時我們親自動手,沐浴在自然之香,感受手工皂的獨特魅力。

活動了一天的同學們開始互相熟悉,在迎新晚宴中,絲毫沒有陌生的感覺。大家相互舉杯,晚宴的熱鬧與歡笑,美食與友情的碰撞,我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至此,國學貳班滿載著希望與夢想,我們再次揚帆起航。未來一年半的時光里,我們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感受書香的氣息,愿大家與知識共舞,與夢想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