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8日,由博雅俊商學院、風馬牛地產學院、紐約大學地產學院聯合推出的《未來之路——中國地產經營者國際課程》再次順利開課。本月國內為期2天的課程,專業導師陣容強大,未來之路班級導師、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先生親自帶隊,攜原貝殼研究院院長、現空·白研究院創始人楊現領博士,中國醫療健康十大創投人、博雅約印醫療基金合伙人鄭玉芬女士,原北京同仁醫院眼科研究所白內障超聲乳化培訓中心主任、美爾目眼科集團董事長葉子龍先生,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先生赴京共同授課。課程期間,針對“未來地產”首期班培育的“班級未來項目”所推舉的四個備選項目,馮侖導師一一進行點評,首期班的一眾優秀企業家學員又收獲了新一輪的點撥和成長。
9月7日上午,楊現領博士率先開啟本次課程第一講,他站在一位學者的高度,憑借自己多年對宏觀經濟、房地產和互聯網新產業的研究,用大量數據分析了“存量新時代,二手和租賃市場的機會與挑戰”。
目前,我國房產市場增量放緩,存量暗流涌動,關于房產商轉型發展的時機與把握楊現領表示:“首先,要在最華麗的時候轉身,尋找下一個增量市場;其次,要因為愿景轉型;然后,還要具有認知能力的嶄新團隊,不斷自我否定迭代認知;最后,不以抵擋利益下滑為前提。”通過一些列的專業數據分析和趨勢指向,互聯網的世界已經成為持久牛市,學員們從全球宏觀發展的視角重新審視了未來在向“互聯網+房地產”的轉型發展中機會在哪里。

下午,馮侖導師與博雅俊商學院常務副院長、未來之路地產班總班主任-王保銘先生為三位首期班學員補發入班確認函

之后馮侖導師從美國模式,香港模式,新加坡模式,全球房地產多維視角為后房地產經營時代探路。其中,美國模式講述經驗與體驗:資源持有者與開發運營者之間沒有太多政府和中間環節,資源鏈運營成本更低;后端運營,存量市場多點開發,成片開發,分割開發,眾籌開發,定制化開發多種運營開發方法現場干貨揭秘。馮侖導師為學員們持續方向、方法、資源探路,未來更深入探索。

他表示:“住宅關乎社會生存基本權利,以及社會和諧發展問題,美國,已經徹底市場化,解決了三億兩千萬住房問題,目前人均住房面積50平方米;新加坡政府封閉運行保障每個家庭都有一套房,已經解決了社會穩定問題;香港住房問題基本解決,但高額房價,令年輕人很絕望;中國大陸一定要借鑒,借鑒新加坡,穩定預期,解決新一輪年輕人進入社會住房以及社會穩定問題,住房,對社會和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對市場很好發展起到一定作用,類似于新加坡,深圳解決了60%,希望未來,其他城市也都能夠一一解決”。
課程期間,針對首期班四個小組推出更貼近實戰的未來項目,馮侖導師站在經營者角度提出建議。
課程期間,針對首期班四個小組推出更貼近實戰的未來項目,馮侖導師站在經營者角度提出建議。
第一個項目,泰國芭提雅“東南亞輕奢別墅連鎖酒店項目”,馮侖導師表示:“這個項目是一個積極的商業項目,也是目前我了解到的泰國比較主流的發展模式,產品沒問題,如果想做海外項目的,這種項目是風險不大的項目,可以做”。他對項目給予運營模式認可,并在外匯管制對項目客戶數量的影響,當地土地政策,代理商風險管理,營銷成本控制4個方面給予經營方略指導。從法律風險防控,資金交易退出安全都給予實際落地的指導。
第二個項目“南京路項目”,馮侖導師點評這個項目為典型的商業綜合項目,他在商業規劃設計、住宅戶型設計、運營公寓、定價和品牌方面給予指導。
第三個項目“小白山醫養小鎮”項目,這是一個跟政府一起研究城鎮發展的項目,馮侖導師建議:“跟政府合作,這種項目國內非常多,但成功率極低,建議要搞清楚在整個項目規劃中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協調半徑一定要明晰,蛋糕多大不用管,把把自己要做的搞清楚,然后做好就可以,縮小協調半徑,更容易操作”。
第四個項目“廣州南沙阿瑪尼時尚藝術中心”項目,馮侖導師表示:“南沙地界不錯,這個項目屬于典型項目,潛在投資者,外國基金會喜歡這類項目”,之后他針對項目商業規劃、合作方資金與需求資金預估以及外國基金方面給予指點。
2021年中國65歲以上老人將達到3億人,未來5-10年會發生什么?老齡化催生新需求,醫療健康服務業在政策引導下搶進增長,多點職業與醫生集團興起推動醫生資源市場化,多元化社會資本涌入大健康行業,大健康行業已經進入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房地產如何借機去化存量?如何構建醫療+養老健康生態、成就一番與醫療大健康跨界融合的霸業?
9月8日上午,未來之路跨界導師鄭玉芬針對“未來之路地產+醫療跨界”展開專題講座,她以跨界融合成功企業泰康為例,分享了泰康“八城聯動”地產頤養社區的產品邏輯是和運營模式。她表示:“醫療服務體系的未來格局:三甲醫院成為疑難重癥治療部門,專科門診會成為主流方向。未來地產與大健康跨界融合,配套醫療服務只會為地產賦能,使房產溢價” 。

之后,她分別從“醫療健康服務行業發展新動力及新趨勢”、消費升級后的“她經濟”、“兒童經濟”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將眼科、口腔科、醫美科、康復科、檢驗科、影像科等六大主流科室全科覆蓋植入地產領域。馳騁大健康創投行業幾十年,鄭玉芬導師醫療資源豐厚,她表示:“強強聯合、跨界合作,實力和資源匹配很重要,然后將醫療資源對縫整合成你的資源,讓其成為你的左膀右臂。”
國有企業壟斷,計劃經濟特征,醫療市場一旦放開跟地產市場一樣如同洪水猛獸,盤子大小決定了投資是否進入這個行業賽道,顯然醫療行業盤子足夠大,隨著資本的不斷進入,很多大健康產業分支企業已經沖在行業前端。資本推動了市場,帶動了消費者,資本市場也帶動了眼科的市場變革。
博雅約印資本精投項目美爾目眼科集團就是在這場變革中成功脫穎而出的代表。本次課程有幸邀請到美爾目眼科集團董事長葉子龍先生做分享。葉先生曾任原北京同仁醫院眼科研究所白內障超聲乳化培訓中心主任,是一位在白內障領域馳騁30年的臨床手術專家,他向大家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從一個醫生、在資本幫助下,從創立1家醫院一步步發到10家醫院的長跑故事。他表示:“無論是以醫療拿地、打造健康小鎮,還是市場資金流入醫療投資機構,這些模式最終會推動醫療市場的活躍,也似乎地產市場活躍的必備條件”。分享中,企業家學員紛紛與葉先生互動,很多學員表示期待能夠有機會可以合作。

8日下午,喬潤令導師授課,課程內容是“特色小鎮:新產業、新業態、新型城鎮化的新平臺”。
他表示:“調查全國28特色小鎮,發現一個突出特點,近3年,大量特色小鎮都做同樣的小鎮,特色小鎮同質化嚴重,模仿復制都是相同思維,競爭嚴重,自相殘殺,目前特色小鎮缺乏創新創意,差異化是最大問題,大都死在模仿山寨別人的路上。幾乎所有特色小鎮都加入文旅和康養內容”,對此他感觸頗深:“ 特色小鎮最關鍵是中國小城鎮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一個最新的坐標,一定要追求差異化、特色化、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的文化和特色。同時一定要小規模,小而美、小而優、小而特。
最終呈現出跨界、共享、融合發展的新形態”。之后針對如何防止特色小鎮房產化,不同模式、不同成長周期項目之間相互融合的問題,以及在低成本前提下、如何將特色小鎮與文旅地產和康養項目結合實現利益最大化等問題給出專業指導和建議。課堂上,喬潤令導師舉了大量的案例,讓企業家學員從中獲得很大啟發、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