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在日常經營中,經常遇到廠家的壓貨;而廠家為誘導經銷商壓貨,往往會推出各種促銷手段。在廠家 銷售 人員看來,這是對經銷商有益無害的,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案例]山東某市經銷商吳老板經銷X乳飲料。月銷售額平均在50萬左右,毛利率為8%。X飲料在某年4月推出,并在當月10-24日之間打款,公司給予百搭五的促銷政策。吳老板感覺到了銷售政策的誘惑力,一口氣給K公司打款100萬。吳老板盤算:X飲料平時每月能銷售50萬,公司給了5%的促銷政策,即便是分給分銷商3%,我還多賺了2%。加上原來的8%。實際毛利潤達到10%。分銷售利潤點多了,銷售量也上去了。100萬的貨應該在一個半月內就消化完畢。總之壓點貨有利無弊。但結果如何呢? 我們來看看吳老板公司3-5月的收益對照表:
|
每到月末,各廠家的電話總特別頻繁。吳老板一早就接到了A產品大區(qū)經理的電話:“吳總呀!你倉庫里的貨不多了,這個月你準備打多少款呀?
吳老板:“馮經理,我這里不是剛到了一車貨嗎?在倉庫里還沒怎么動了。怎么又讓我打款?
馮經理:“吳總!你這情況我是知道的。不是這個月我們的銷售指標還差一點嗎?你是大戶,當然找你幫忙了。這個忙我也不讓白幫。我給你申請了百搭五的政策。你再打個50萬,怎么樣?”
吳老板:“我們現在錢特別緊張,商超的款還沒到賬。這樣吧,你讓廠里先發(fā)貨吧!等我商超的款一到賬,我馬上就回款給你!馮經理,我只能做到這步了。”
吳老板避實就虛,以退為進。將皮球踢給對方,讓對方知難而退。因為先發(fā)貨,后打款已經超過了大區(qū)經理的權限范圍了。
廠家的業(yè)務人員為完成每月的銷售指標,或者廠家為加速資金的回籠,往往會要求經銷商不合理壓貨,給經銷商增添了經營風險,影響到企業(yè)資金的正常回轉。廠家對經銷商強行壓貨,主要有幾下及種手段:
一是以利誘導。經銷商一次性回款多少,公司多給幾個點的返利。
二是以增開經銷商相威脅。本月經銷商的銷售量完不成公司的指標,就新增經銷商。
三是虛構遠大的市場前景。告訴經銷商本月公司如何加大廣告投入,如何增加促銷力度,誘導經銷商壓貨。
面對生產廠家的引誘和威脅,經銷商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應盡量讓自己的錢滾動起來,把死錢變活錢。手中的錢回轉速度越快,效益就越高。
經銷商合理計劃 庫存,不貪圖小利而強行壓貨,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效益。讓手中資金高速周轉,在高速周轉中獲取較豐厚的利潤,是經銷商的上上之策。但生產企業(yè)的銷售人員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如何在既不得罪生產廠家的基礎之上,應對廠家不合理的壓貨呢?
筆者建議,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去應對:
1.“拖”字訣。以商超貨款未到賬等理由拖到月末,廠家就會放棄壓貨要求。
2.“丑話說到前面”,產品的庫存量超到合理線,絕不打款。一般經銷商的庫存量應控制在月度銷量的50%左右。超過這個線,就得三思而行。
3.讓廠家銷售人員知難而退。提出壓貨苛刻的要求。不能達到要求,絕不打款。
經銷商在抵制廠家不合理壓貨時,既要據理力爭;同時也要避免與廠家發(fā)生沖突,盡量婉轉地去化解。處理這類問題時,冷處理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