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世博會已經變成一個展示人類文明的大型盛會和平臺,也成為企業塑造國際形象的 營銷 平臺。實際上,世博會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品牌。1851年的英國倫敦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世界博覽會,比1896年希臘雅典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還早。2008年 北京 奧運會商機價值3萬億元,對于上海世博會,價值又是多少呢?
伊利打造“世博標準”
對于企業來說,怎么將“世博”的價值最大化,使一個考驗。除了把產品外包裝改換之外,還能做些什么?如何將自身的品牌與“世博”自然地相結合,達到營銷的目的?這一切問題的回答,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既是機會,同時也是考驗。國際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企業有兩種營銷:一種是下游的營銷,發現并滿足消費者需求,達成產品的 銷售 ;另一種是上游的營銷,研究和思考未來市場,樹立人們心中的品牌,發展一個核心競爭力,使企業也獲得不斷創新的能力。”
2009年5月25日,伊利攜手世博簽約儀式上,上海世博局即宣布伊利集團全產品線都將成為世博專供產品。作為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標準、為上海世博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伊利集團旗下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四大產品事業部,共1000多種品相產品,全部成為“世博牛奶”,將在世博園區中所有的售賣點內銷售,為7000萬國內外游客提供優質、豐富的乳品服務。牽手世博后,伊利完成了所有產品的換裝,每一包伊利產品都印上了世博會LOGO。這僅僅是個開始,伊利在隨后的一系列動作當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出經典的“世博營銷案例”。
作為唯一一家曾服務過奧運會的乳品企業,伊利對像奧運會和世博這樣的國際頂級盛事對于企業的價值深有體會。正如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陳先進談到世博選擇伊利時曾表示,“只有伊利的產品質量完全符合世博會的高標準,只有伊利豐富的產品線能滿足7000萬游客的需求,只有伊利才具備成功服務奧運會的成熟經驗。”而伊利也知道,借助世博對企業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伊利給自己贏得世界尊重和開辟更為廣闊市場爭取到了最佳契機。
世博助力品質跨越式提升
上海世博會“18億的餐飲蛋糕”,對每一個入園企業來講,都是非常大的誘惑,但要想將 市場營銷 份額最大化,除了過硬的產品品質外,企業的管理,打的同樣也是一場硬仗。因為這世博營銷不僅是一場中外企業的形象秀,同時也是企業品牌提升的絕佳通道。
自牽手世博后,伊利即推出“世博標準”工程,對通過奧運所形成的最高產品和服務標準全面升級,由內而外地對伊利的品質、渠道、科研及公益形象進行全方位的鍛造,全面升級伊利的精確管理體系,全面提升伊利的產品品質和服務,實現標準的固定化、持續化、系統化,并將這一標準運用于“全公司、全環節、全產品”。
“什么才是核心競爭力,什么才能夠永續創新?唯有一套與時俱進的系統管理方法,才能滿足企業持續發展的需求。”伊利集團張劍秋表示。因為有了強大的系統管理能力,伊利很自信地在世界范圍內,為乳業樹立了一個“世博標準”工程。首先,升級品質標準,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和營銷質量;同時,全面深化產品的產銷渠道,確保產品銷售的及時性及精確性。伊利依靠科研創新的突破,刷新“國人飲奶”的生產標準;用公益路線的營銷方式達成企業和社會多方的共贏。內外兼修使伊利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得到長足的提升。
伊利開創世博營銷新媒體時代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標準、為北京奧運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早在奧運期間就開歷史先河首創了新媒體營銷。此次,伊利集團再次以當下最為流行的新媒體載體“微博”為切入點、在新浪網上傾力打造的綠色公益微博——“綠社會”。這是首個由企業打造、以“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綠色公益微博平臺。一經上線,短短十天,粉絲數量就超過8000名, 成為當前最火爆的公益微博之一。
依托“綠社會”平臺,伊利發起了“帶你看世博 發現世博之綠”的公益活動,線上線下的活動互動和分享,多種營銷手段相結合,其倡導的“綠色”、“低碳”的理念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支持:世博園內,伊利免費派送冰品,在世博園區內刮起了一陣清涼、冰爽的“綠色旋風”。廣大志愿者們和游客們,紛紛加入。世博園外,更是精彩紛呈,9月22日世界無車日,伊利“綠社會”又發起了“發現世博之綠——綠色出行接力”活動。李小冉、董潔、劉孜等諸多明星們也紛紛在“綠社會”風尚墻上寫下“綠色宣言”。“綠社會”更是成為新的潮流和時尚。在活動以及明星們的帶動下,目前粉絲已近兩萬人。
北京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現代廣告研究所所長陳剛表示,微博營銷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找到能夠激發粉絲興趣、產生互動的“溝通元”,與消費者進行直接有效的溝通。
伊利巧營銷 小細節塑大品牌
“綠色、低碳”是本屆世博會的明顯主題,但除了這一主題外,伊利又賦于了本屆世博另一新的主題,那就是“人文、關愛”。
在育樂灣內由廢舊的伊利牛奶盒壓制成的“環保座椅”,時刻向游客們傳遞著伊利的綠色可循環的發展理念。豐富了兒童娛樂及職業體驗的育樂灣,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天然牧場并體驗優質牛奶的加工過程;伊利開設的“母嬰服務中心”,也是開世博會歷史之先河,成為世博會歷史上第一次由專人服務的母嬰服務場所。同時,伊利更是參建了世博史上首個針對殘疾人的生命陽光館,讓殘疾人在其中體驗無障礙生活,讓健全人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易。交互式體驗展現了伊利的公益性和綠色人文關懷,這甚至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贊揚。
正是這些對人類、對自然的關愛,在觸動中外游客心靈深處神經的同時,不經意間就記住了伊利,加深了對伊利這一品牌的鐘愛。
品牌攜手謀共贏
作為跨越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的乳制品,其營銷也早就超脫了其本身的限制,伊利集團早就意識到這點。通過各種跨界合作,伊利成功的將眾多看上去不相關的行業,都變成了更好的服務于消費者,更好的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平臺。
早在2009年7月,伊利集團就與上海大眾斯柯達強強聯合,推出“果之達人,樂繪晶銳”車身創意彩繪大賽,鼓勵消費者感受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伊利牽手中石油,可以使消費者在中石油加油站的任一家便利店買到各種伊利乳制品。世博會期間,伊利集團更是攜手交通銀行,推出了具有銀行卡支付功能的自動售貨機,在世博園中提供7*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讓游客們可以隨時刷卡購買伊利產品……
通過牽手上海世博會,通過一系列的跨界合作,伊利集團獲得了超越自己、提升生產水平、產品品質的機遇和激勵。在世博開局,經中國互聯網最大的第三方數據顯示:伊利在“世博企業營銷活動關注度”及由伊利參建的生命陽光館在“世博展館關注度” 排行中雙雙名列第一。
同時,跟據近期伊利集團公布的最新半年報顯示,2010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93 億元,再次以行業第一的身份領跑中國乳業。第三方的數據也驗證了世博效應對伊利的影響:AC尼爾森公布最新數據,伊利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以23.5%的市場份額增幅,在與同級別產品的競爭中,拔得頭籌。同時,其品牌價值已經直逼300億元大關,位居行業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