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巖石,獨立經濟學家,上海《第一財經》年度經濟人物獎得主、央視財經人物評委、全國人大《證券法》修訂專家,今年三月受聘為聯合國世界區塊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其交游廣闊、博聞廣記,以敢言敢預測而著稱,網絡上有許多與他相關的段子。他也被海內外媒體稱為“索羅斯的中國門徒”、“納斯達克市場的活字典”。
以下內容為采訪內容整理實錄。
1、中本聰的真實身份
從經濟學的角度解讀區塊鏈,首先要了解BTC的性質和使命。
第一,BTC是一個國際貨幣體系,第二,BTC有挑戰美元的使命。
這兩句話很關鍵。
我們要清楚BTC不是個幣,而是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BTC挑戰的是美元體系。
更準確地講,BTC挑戰的是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法律體系。BTC的使命就鐫刻在中本聰設計的BTC實物幣之上。
早期真正進入流通的BTC是中本聰本人設計的實物幣。實物幣上刻有三個分別代表自由、公正、真理的拉丁文。
這三個拉丁文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信仰,那就是信仰公正,追求真理,讓自由隨風飄蕩。
那么中本聰是誰?其實在BTC的實物幣上的自由這個拉丁文,就出現在斯坦福大學的校徽上;而真理這個拉丁文,出現在哈佛大學的校徽上。
所以我認為,中本聰至少是兩個人以上的群體,其中有人是斯坦福大學畢業的,有人是哈佛大學畢業的。
他們把這兩個學校的校徽銘文刻在了實物BTC的幣面上。
BTC銘文刻的是中本聰這個群體的信仰,而這個信仰挑戰的是美元,為什么?
美元背面的那句英文翻譯成中文是:以上帝的名義相信我;而BTC刻的英文是:以密碼的名義相信我。
美元的發行量可能無限,而BTC在拉丁文和英文的銘文中間有一個數字——2100萬,這就是BTC發行的數量上限。
解開BTC實物幣的銘文之謎,就解開了兩個謎題。
第一,中本聰是誰?
答案是一個新的宗教團體,他們追求的是自由公正真理。
第二,BTC是什么?
答案是一個以密碼為核心的國際虛擬貨幣體系。
為什么BTC要肩負這樣的使命?在歷史上有怎樣的往事導致了這一關鍵問題的出現?這就需要從二戰以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說起。
2、布雷頓森林體系和凱恩斯的希望
如果對不知道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人講BTC的意義,可謂雞同鴨講。
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戰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關稅總協定作為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脫的矛盾性,該體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結束。
其實在區塊鏈行業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最早提出虛擬貨幣理論的人是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先生。
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英美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是英國代表團團長凱恩斯先生提出的banko方案。第二個才是美國代表團提出的美元方案。
兩個方案之爭,也是老師和學生之爭。美國方案的代表者是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懷特。他上臺就說,自己是凱恩斯先生的學生。但為什么學生和老師的論戰最終老師落敗?因為美國打出了一明一暗兩張牌。
明牌是美國祭出黃金,承諾無論什么時候人們對持有美元資產不放心了,可以隨時在美國以35美元一盎司兌換黃金。
這張牌讓在場的大多數國家都達成一個認識,那就是美元等于黃金,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美金。暗牌是美國把英國當年戰爭時期的一批貸款免除了,所以英國政府出面讓凱恩斯爵士放棄了他的方案。
當然,這張牌人們是后來才知道的。
于是一個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建立了。
盡管今天人民幣已經開始國際化,成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特別提款權的五種貨幣之一。
但是這五種貨幣的影響力絕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也就是美國控制的一個機構而已。
所以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的特別提款權,都屬于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我們稱之為法律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事實上世界存在著一個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法律體系。后來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1971年美國單方面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其變成了無錨貨幣。
但是美元對于世界的影響沒有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而結束,它依然是全球貿易流通的重要媒介。
于是有了當年凱恩斯先生預言的惡果:任何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一旦成為世界貨幣的中心,它就必然會凌駕于他國之上,而把自己的風險轉嫁給全球。
于是,當全球次貸危機爆發的時候,美國人可以拍著胸脯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全球次貸危機是你們的問題。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一開始還是公正的,這個公正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美國作為戰勝國之一不占領他國一寸土地;
第二,美元至少在20多年的時間內,做到了能夠隨時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比例兌換黃金。
可是當美元脫離黃金后,這種公正則不再存在,隨之而來的,是美國通過美元轉嫁自己的風險,在世界經濟中橫行霸道。
回顧整個背景,我們才能真正理解BTC是什么?BTC就是當年凱恩斯先生提出的banko方案,這才是支撐BTC和區塊鏈的經濟學起點。
BTC的出現就是為了對抗以美元為首的國際貨幣體系造成的不良后果。
3、兩個體系并存的時代
在過去幾年間,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法律體系和以密碼為核心的國際虛擬貨幣體系并存。
就像我們城市中的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汽車并存一樣。
我相信現在已經沒有人反對無人駕駛了,那么既然我們都在有人駕駛的生態圈,接受了無人駕駛的汽車,為什么不能在“有人駕駛”的法律體系中,去接受一個“無人駕駛”的虛擬貨幣體系?
兩個體系并存的時代才剛剛揭開序幕。
盡管“有人駕駛”的國際貨幣體系占據了99%以上的流通環境,而“無人駕駛”的國際貨幣體系至今還占不到1%。
但它可能從不到1%上升到10-20%,因此區塊鏈的未來發展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這就是區塊鏈的經濟學。我們一定要相信,未來無人管理的國際貨幣體系,會占據更大的市場空間。
今年3月下旬,G20會議在阿根廷召開,20個國家的首腦在會議中形成了一份文件——關于虛擬貨幣的意見。
意見在公開聲明中體現了四條關鍵內容:
① 絕不封殺虛擬貨幣;
② 必須監管虛擬貨幣市場;
③ 必須聯合監管虛擬貨幣交易市場;
④ 必須對虛擬貨幣的暴利開征稅收。
所以BTC是不可能被消滅的,只要我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就必須接受大數據,接受區塊鏈,接受以BTC為核心的虛擬貨幣體系。
4、擁抱區塊鏈世界觀
未來的商業機會,80%以上會和區塊鏈發生某種程度的關聯。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我有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我們要接受區塊鏈的世界觀,拋棄互聯網的世界觀,更應該拋棄人類以往的世界觀。
在中國的世界觀里,原本是天圓地方,中國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今天我們承認,這是愚蠢的自負,因為世界是圓的,從“天圓地方”到“世界是圓的”這個認知轉變,已經是偉大的進步。
隨后互聯網時代到來,有一本著名的書叫《世界是平的》,它的世界觀是基于互聯網的思維,讓人們透過地球的圓看到了一個互聯的平面。
現在區塊鏈來了,區塊鏈思維告訴我們,世界既不是圓的,也不是平的,而是區塊化的無窮組合。
當你走進區塊鏈的空間,你就會看到,所有人都分別選擇了屬于自己的區塊,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式。
透過這樣一種區塊化的思維,我們會發現,一切變革都來源于區塊與區塊之間的交流,一個區塊的人用另一個區塊的人的思維方式來尋找機會和解決問題,這就叫跨界。
其實90%以上的創新來源于跨界,跨界獲取財富的人叫創新者。
我們苦苦尋找的所謂創新型企業,創新型社會和創新型思維,以及一切真實發生的創新,絕大多數都來源于這兩個字——跨界。
而在跨界行為的背后,就是區塊鏈思維中的核心詞——鏈。
始終在抗拒變革的人,最終會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這就是區塊鏈。
它打開了一個創新的世界。所以我說區塊鏈不是實體財富,但它是一種虛擬財富,會激勵人們去創造新的實體財富。錯過了區塊鏈,就錯過了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