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里是黑馬通訊社:移動互聯網時代,誰將統治全球的移動溝通?Whatsapp?微信?line?Facebook?鹿死誰手仍不可知,這里整理了在東南亞地區增長勢頭甚為強勁,是微信主要對手的Line的部分數據,以及Line那些你未曾知道的一些秘密。
數據篇:
Line目前的注冊用戶2.3億,Line估值或高達280億美元。
2013年第二季度,Line營收1.32億美元,每個月靠賣貼紙收入1000萬美元,游戲業務收入2700萬美元。線下商務也是Line的營收來源之一,已為Line貢獻4000萬美元的營收,主要來自日本。
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上與Line綁定的應用有50多款,這些應用的下載量已達2.9億次。
Line在日本的注冊用戶有4700萬,這意味著在日本有35%的人都在用Line,日本近一半的網民都在用Line。
Line在泰國和臺灣的用戶數分別為1800萬和1700萬。而Facebook在泰國和臺灣的用戶數分別為2100萬和1500萬。
產品篇:
Line一開始只是一個簡單的移動即時通信工具,由韓國知名搜索引擎Naver旗下的日報公司開發,誕生于日本地震期間。歷經演進,目前line已經是一個非常完善的社交網絡平臺。擁有時間線,照片,微視頻等功能。
Line更是以其出眾的功能和產品而廣受用戶歡迎。包括Line Brush(畫刷),Line card(禮品卡),以及Line殺毒。
下圖為Google Play上Line豐富的APP家族圖:
在成功的產品上面繼續深入挖掘用戶的需求,擴展產品線和商業模式,深諳此道的公司有騰訊和Google。
貼紙:
2013年8月Line宣稱其用戶發送超過70億條信息,10億貼紙(表情),為Q2帶來1千萬美元的收入。貼紙無疑是溝通中傳情達意的重要工具,關鍵的是這個還很有趣,是Line重要盈利模式的一環。(國內微信、米聊等應用也因此受到啟發,開售表情業務,但目前款式與Line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異)


輸入諸如Barcelona和 Psy這樣的關鍵詞查找,Line為用戶創建了喜聞樂見的貼紙來使用,以方便用戶更好地溝通。如果你是一個大品牌,大明星你也應該利用貼紙這個機會露露臉。

多種方法,一個目標
在Line上添加好友,有查找通信錄(電子郵件,短信),Line ID,QR掃描和搖一搖等4種方式。顯然這些都是用戶添加好友不錯的主意,在微信等工具上也可以見到。

個性化
讓用戶免費或花錢實現個性化自己的應用界面并不是一個壞主意。比如換個皮膚,背景啥的。Line提供了幾款聊天主題供你選用。
沉浸式的體驗
看下面Line提供的Line家族的應用,在重要位置的展示很好地帶動了Line其他APP的發展。這就是所謂的家族集團作戰模式,相互導流量,實現一個內部循環的體系,將用戶的時間牢牢控制在公司的應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