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于現實條件,人就不會迷茫,也不會受到周遭因素影響和制約,因為有了方向感、節奏感;
方向感就是知道自己去哪里,自己要什么。節奏感就是每日
、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都很充實,成果總是看得見!
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組織甚至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就是如何讓人快樂起來,這種快樂一定是從精神上開始的,精神和文化也靠體制支撐;
精神不快樂、人是沒有動力的,而環境更是快樂人群組合起來的(環境治理是另一個概念、是體制管轄的范圍)我們現在經常講的浮躁,就是精神不快樂、缺乏動力的一個比較典型狀態!
回到幾十、百年前,我們精神是不快樂的,落后挨打和長期受壓制,受到欺凌,讓我們不快樂;現代是GDP提高了、所有的動力都用在追求物質積累,為了物質不擇手段,結果反作用傷了我們自己,破壞了環境,諸多問題出現;食品不健康、安全問題等等;
我們的根系-教育體制、法制不健全制約、落后和落伍的典型表現在“小學缺乏素質教育、中學缺乏成長教育、大學缺乏職業教育”整個國民精神世界是缺乏的,整個民族活樂指數是比較低的、其實不太快樂的!
而偏偏人性又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這就是很矛盾的,所以尖銳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越重;自殺人群、憂郁癥,權利泛濫、同情感趨低等問題其根源在于、缺乏精神疏導的動力,這個當然有大的環境因素;但、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我們經常通過微博、或博客種種方式在呼吁和驅動,只不過人微言輕,形不成力量;但、為了我們和子孫后代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歌手王力宏那首歌“改變世界、改變自己”人應該有改變世界之心,也許只不過是只蝴蝶、也可能會產生蝴蝶效應;否則人人事不關己,我們未來就沒有希望了!
作為一個管理咨詢、學習
師,接觸的人群也很有限,為一個企業的小組織建立和所謂塑造的一個價值觀念還是比較容易的;找相近的人,引導和深化、適者生存也很簡單,懂的培育就知道所謂定位,你說什么都能干、別人不信就得順應市場,所以就做
營銷
師,還是管理師,而不是全能王,就這個道理。
根系東西就是本質,本質就是規律相通、去悟到,而不是象技術更容易精進和改進那樣。
精神是如何落地生根的,落實不了什么方法都是白搭,沒用的,還是要落到大家心里才行,變革也好,改制也罷,股權激勵、這些都要從人心開始做工作,方法固然重要,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立場考慮、才能建立融合。
我們中國人最缺乏的,是根系問題!也是我們講的軟實力,只有換位思考,個人、團隊、組織;員工、主管、領導;才可能做得起來,在企業叫文化,就是經營企業的軟實力;你個人軟實力是包容、溝通和方法,團隊也是包容溝通和方法,組織也是一樣,這些是相通的,都是軟實力的表象;真正軟實力就是全民快樂指數,團隊快樂指數,一個人的快樂指數;在這種條件下心甘情愿付出,追求和得到之間的平衡!
這些年我們對許多、成長起來的數十家
上市
公司研究、發現,大型的、中性的、還是小型活得有滋有味企業;大家沒說,也沒提煉出來,確循速漸進做的就是在打造自己的軟實力,就是文化,就是人性需求的平衡。
快樂是需要經營的,不是脫韁野馬,想怎樣就怎樣,那就壞了,那是在經營痛苦;快樂同樣是講規則的!
快樂是需要體制規范,就是作為人的自我和制度的約束,絕對是從心性中理所當然接受的,否則、就不為人性和倫理所容了,孤立的人怎么能快樂,除非孤僻者、和神經病,不正常、不為人道!
講人文、就是講如何通過經營人道、經營出高
績效
,經營自己的軟實力,經營無形力;不懂無形、引用無形力,那么經營者充其量是個技術員而已;決不能成為企業家、大家;因為、經營上還沒入門。
我們把概念提出來、就是如何規劃去做,讓效果更好,明明白白比含含糊糊效果要好得多!這些都是把人性深邃需要提出來,都是經營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