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雙十一一天的 銷售 收入超過191億美元,今年的交易總額在1萬億人民幣以上。在經過七大業務群分拆和回購Yahoo股份之后,中國互聯網巨艦阿里巴巴正揚起風帆加速前進中。
成長于1999年的阿里巴巴轉眼之間已經十三歲了,那么已經步入青春期的它將如何迎來成長的煩惱呢?
成長的壓力
回購Yahoo股份需要71億美元,從港股退市需要付出190億港元的代價,而截至2011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團擁有的流動資產也只有40.85億美元,在這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 資本運營 背后,是阿里巴巴背負的超過50億美元的債務。
除了資金壓力之外,阿里巴巴和Yahoo之間的股份回購協議還規定了,阿里巴巴必須在2016年以前IPO,融資毛收入不少于30億美元,需要較回購雅虎股價溢價110%,并且由雅虎選擇其中一家IPO承銷商。
市場上的不少投資人都對阿里巴巴趨之若鶩,而按照它現在的成長趨勢來看,也沒有多少人會懷疑它無法遵守和Yahoo簽訂的協議。
然而協議中規定了110%的溢價,這相當于阿里巴巴在2016年 上市 時的股價要在28.35美元以上,這意味著其市值規模至少在735億美元——現在Yahoo的市值也不過只有232億美元而已,騰訊和百度的市值分別在613億和340億美元左右。
阿里巴巴現在的估值只有350億美元,在還有三年多的時間里,馬云需要使出渾身解數來保證公司的規模翻倍增長。對一個處在這般龐大體量級的巨頭來說,這將是一個空前絕后的難題,所以馬云和阿里巴巴需要并且必須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
生存,或毀滅,這就是快速成長的阿里巴巴在今后遭遇的沒有退路的考驗。
不破,不立
2012年第三季度,天貓占據國內B2C市場的半壁江山,淘寶擁有的94.53%的C2C市場份額,阿里巴巴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恰恰是它自己。
馬云的心病——同時也是正在急速成長中的國內互聯網大公司的通病——在于,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膨脹,內部的組織和人事架構開始逐漸發揮反作用,之前聚劃算、淘寶“店小二”曝出的貪腐內幕已經讓人意識到阿里巴巴內部并非風平浪靜。
淘寶并非凈土,阿里巴巴內部存在著不少問題。
2011年支付寶注冊用戶超過6.5億,每日交易超過400萬筆,成交額在40億元以上,如果說支付寶當年受惠于淘寶平臺而迅猛發展的話,那么現在可以說后者如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阻礙了支付寶的成長。
和淘寶寄生在一個平臺上,其中存在的利益共存關系,使得它在外部的擴張和生長受到來自其他電商平臺的抵制,最終的結果就是,京東等淘寶的競爭對手直接封殺了支付寶。之前關于阿里云OS的鬧劇已經凸顯出阿里巴巴公司內部在組織形態和產品研發上存在的問題和弊病。
盡管阿里巴巴已經否認了關于阿里巴巴拆分30個公司的猜想,但是按照阿里巴巴現在的發展勢態來看,“平臺,金融,數據”戰略和旗下業務的重組和拆分或許并非只是空穴來風。
破壞是為了更好的建設。
事實上,現在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互聯網巨頭都已經認識到,在成長過程中,首先要改變的是公司的組織和產品架構,使之適應公司規模、收入的不斷增長。
換血,造血,補血,唯有如此,阿里巴巴才有可能防微杜漸,在未來的競爭中防患于未然。
OnePlatform
此前阿里巴巴提出的口號是“OneCompany”,然而在一系列動作之后,我們發現,其實馬云汲汲于懷的是大平臺,他想要打造的是OP。
無論是之前傳出的4000萬美元投資陌陌,還是最近傳得風生水起的和新浪微博的戰略合作,可以看出來,阿里巴巴一直嘗試著涉足社交發現自己新機會——新浪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淘寶占據了整個新浪微博2.8%的流量。
淘寶平臺有數據、有用戶、有規模,但是要在現有市場的規模和基礎上,再尋求用戶數量和規模上“量”的增長已經變得越發困難,對阿里巴巴來說,將淘寶打造成一個更多延伸性的開放平臺才有可能讓其保持持續、健康的成長——將“量”的爆發式膨脹轉化為“質”的優化增長才是正道。
就象馬云說的那樣:
明年后年是阿里的黃金時期。
這樣的論斷對照著3年之內阿里巴巴要實現的成長目標,可謂有深意焉。淘寶現在最不缺乏的是流量和用戶,但是缺少一個將所有統合在一起的大平臺,支付寶、阿里云等業務都只是阿里巴巴帝國的一塊拼圖。
通過支付寶連接線上線下,實現阿里巴巴在O2O領域的突破,寄希望于阿里云,最終介入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將社交平臺流量轉化為消費者——可以說,一切都建立在淘寶這個平臺上,同時一切都以這個平臺為歸宿。
大數據、大平臺的融合和相互服務,使數據、流量成為阿里巴巴平臺的基石,通過淘寶、支付寶等相關服務將流量轉化為收益,這就是馬云的OnePlatform——Oneforall,allforone。
對馬云和阿里巴巴來說,這才是那家理想中“百年老店”的生存之道。
來源:Tech2IPO作者:Luc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