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顧名思義就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它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創新,就是為了更好的活下來。從《 營銷 革命》的逆思維來分析,不斷更新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郭臺銘對創新的三個表現理解為:創新的表現(三種運作的能力上):經營理念的創新、經營方式的創新、制造方法的創新。
我接觸到很多中小企業,企業的決策者都在強調創新,有的公司的文化口號上也是“創新”不離口。是不是中小企業都需要創新呢?創新肯定是有必要的,可是讓我感到困惑的是,這些中小企業推崇的創新大多數像是口號,而不是行動。有的即使是行動,也是茫無頭緒。如何才能把創新落地,付之行動?結果出乎我的預料,這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行動。企業們都可以談創新,但是一些在自我管理狀態下發展的中小企業可能承受不了創新帶來的后遺癥。
那就是能不能活下來的風險。
若是沒有外部資源和平臺的支撐,企業的核心的競爭力也只是“小孩子抱金娃娃”,抱得起,卻守不住。
做好創新其實有一個前提:就是企業運營的的 商業模式 是否科學合理。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否持續和合理,不僅僅只是注重于眼前發展,更要兼顧到后期的中長期運營。查鋼在這里毫不客氣的指出,我們很多企業沒有系統規劃的商業模式,例如保健品會銷行業,某些醫藥招商型公司,以及一些快消品企業,他們的經營發展大多是建立在商業環境的基礎上的,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他們創新的意義不大。
因此,在談創新之前,我們要明白什么是商業模式,因為不同的模式決定著創新的持續性。大眾化或是說傳統的商業模式是“無風險賺小利,小風險賺中利,中風險賺大利,大風險賺暴利”,那么如果能夠跨層獲取利潤,無風險賺中利,小風險賺大利,中風險賺暴利,可能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商業模式了。優秀的創新是為優秀的商業模式服務的。因為優秀的商業模式才能充分體現創新的價值。世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21世紀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與價格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好的商業模式就是讓企業如何活下來。簡單的理解就是,模式是生存之道,創新是贏利之道。因此,查鋼建議一些中小企業在創新之前,先要做好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商業模式,先健康的活下來。先做好模式,再做好產品技術和流程再造上的創新改變。
做好商業模式也是一種創新,據統計,美國企業創新成功有60%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如何活下來,結論只有兩點,一是做好產業的多元化延伸;二是如何打造多層次模式互補鏈。
多元化一定要有關聯性
多元化發展(其內容包括:產品的多元化、市場的多元化,投資區域的多元化和資本的多元化)是一種可以讓公司分散風險,資源利用優勢,追逐利潤優勢的一種商業模式。如曾經一手打造《超級訪問》、《美麗俏佳人》等節目李靜是東方風行傳媒集團CEO,也是國內著名女主持人。2008年李靜跨界創辦電子商務網站樂蜂網。資料顯示,樂蜂網是中國第一個擁有專家明星進駐、以提供 女性 時尚解決方案為主的B2C平臺。
通過李靜在娛樂圈、時尚圈的影響力,樂蜂網擁有時尚美學專家、明星藝人等諸多資源,并與李靜旗下的美容欄目進行推廣和互動。根據李靜披露的樂蜂網發展規劃顯示,自2008年上線以來,樂蜂網憑借精準用戶定位、強勢 市場營銷 獲得業內高度關注。2009年樂蜂網實現全年 銷售 總額1億元;2010年樂蜂網銷售額保持3倍高速增長;到2011年樂蜂網憑借對自有品牌的出色經營,已擁有超過320萬名用戶,預計今年銷售額將突破10億元。
打造多層次模式互補鏈
典型的例子就是麥當勞,每個人都知道的麥當勞,所有人都知道它是賣漢堡包的,可是麥當營最賺錢的不是賣漢堡包,他要是只賣漢堡包,也不可能賣得全世界。
其實麥當勞一直沿用“朝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賺錢”的經營辦法。除了通過特許加盟收取約占銷售4%的特權收益外,還通過 房地產 運作得到相當于10%銷售額的租金。租金收益高于特許收益,也是麥當勞長期以來選擇以超過任何人想象的速度圈地、建設和開新店來追求利潤的原因。
再詳細的說明一下,麥當勞的全美萬家店鋪中,60%的所有權是屬于麥當勞的,另外40%是由總公司向土地所有者租來的,麥當勞租地時定死租價,不允許土地所有者在租約內加上“逐年定期漲價”條款,但在出租給加盟者時,卻把所有的保險費、稅費加了進去,并根據物價上漲情況,理直氣壯地向加盟分店逐年收取漲價租金。這其中的差價有2至4成。
當餐廳生意達到一定水準后,各店還要繳付一定營業額百分比給麥當勞,叫做“增值租金”。麥當勞不僅由此賺到了40%的利潤,而且還可以通過房地產來控制加盟者完全依附于總部。在麥當勞的收入中,有1/4來自直營店,有3/4來自加盟店,而總收入的90%來自房租。
這就是麥當勞的贏利模式,不是賣漢堡包,而是賣房地產賺錢。麥當勞的企業本質、核心價值卻是房地產。
是不是想不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縱觀國內行業如中國房地產公司的商業模式簡單而粗暴,一些企業總圍繞在“央視模式”、“渠道為王”、“終端為王”、“深度分銷”等模式上創新,這其實不叫創新,創新不能只是在“術”的層面,即使有所改變,對手馬上可以復制和模仿,這不過是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角度。從長遠上看,要想取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將會越來越難。
每個企業,都應該找到適合于自己的贏利模式。
著重于發現利潤區,并創造新價值,這才是真正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