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
上周五10股齊發標志著創業板已經正式啟動,不過呂先生和身邊不少炒股的朋友都沒有在創業板開戶。“中小企業信息不透明,股價波動幅度更大,還有直接退市的制度有可能讓投資血本無歸。”呂先生再三考慮,決定先觀望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炒創業板的股票。讓他意外的是,不少老股民也跟他的想法類似,在他每日 操盤的券商大戶室里,50%的人都沒有開戶。不過,呂先生也不甘錯過“淘金”的機會,中小板啟動時的經驗表明,新股 上市 勢必會引起市場爆炒。呂先生決定先借助打新股或其他投資創業板的理財產品試探性地曲線投資。
三大途徑曲線尋寶創業板
根據深交所的數據,創業板的開戶數僅超一成,而一份財經網站的民意調查也顯示,有近30%的投資者表示不打算在創業板開戶,觀望者的比例也超過20%。
“高風險是投資者熱情不高的主要原因。”長城證券分析師胡曉輝表示,與主板和中小板相比,創業板的投資風險要高出很多。一方面是單日漲跌幅度加大,另一個是直接退市風險。“漲跌幅度加大,令股價的波動更大,這對普通散戶增加了操盤難度,而相比主板、中小板的退市緩沖期,創業板直接退市的風險,令投資者直面隨時會“血本無歸”的可能性。
胡曉輝指出由于初期創業板開戶數在20%-30%左右,參與申購戶數可能低于主板,因此投資者不妨嘗試打新股。
再加上創業板自身的風險性,部分打新股理財產品、基金以及保險公司,其投資范圍可能暫時不包含創業板,此時創業板新股的中簽收益水平可能會因為參與者略少而有所提高,這也是散戶投資者申購創業板新股的最有利時機。海通證券(600837,股吧)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首批上市的創業板企業資質很好,與中小板無異,如果溢價合理,風險也不會很高。
普益財富研究員張星指出,目前尚未有專門針對創業板的打新股產品,但券商、信托等理財產品都為創業板打新留有余地,而對風險偏好稍高的投資者還可以通過主要投資中小盤的基金和銀行信托發售的PE產品曲線投資創業板。
銀行基金態度謹慎
日前,不少券商理財產品負責人均在忙著核實產品資產管理和統計說明書是否符合投資創業板的條件,不少符合條件的理財產品接連掛出公告表示投資意愿,但銀行和基金公司對于創業板的投資機會仍處于觀望狀態。
一位來自四大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的申購制度對機構投資者有了限額,而且機構只能進行網下申購,中簽之后至少還要持有三個月才能出售,因此收益預期很低,并且個股也存在破發的風險。“我們做過測算,現階段開放創業板打新理財產品,收益率最多相當于一年期存款利率。這樣打新產品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相信短期內銀行不會推出針對創業板的打新產品。”
“銀行出于防控風險的考慮以及對創業板前景的不確定,在產品開發方面會相對滯后。但不排除創業板的投資效應顯現后,為了迎合投資者需要而推出相應產品。”光大銀行 零售 業務部一位負責人表示。
記者采訪獲悉,擁有私人銀行部門的國有和股份制銀行都針對其私人銀行客戶相繼推出了多款涉及股權投資的理財產品。“針對創業板的產品未來可能更多針對私人銀行的客戶發售。”交通銀行(601328,股吧)私人銀行部一位產品經理表示。
而基金公司對創業板的態度也與銀行類似。上周,證監會出文明確基金公司可以投資創業板上市股票,隨后,基金紛紛發布公告表示參與創業板投資。不過,基金雖表態積極,但由于創業板投資可能存在更高風險,基金在實際行動上十分謹慎,有的基金公司甚至興趣不高。“如果參與創業板首批新股的網上申購,每只基金至多能獲配一兩萬股,數量很少,總金額至多100多萬元,對基金凈值的影響微乎其微。而推出針對創業板的基金,目前還為時過早。” 北京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對記者表示。
另一家深圳合資基金公司的副總經理也稱,基金不會太多參與創業板,無論網上還是網下申購,有機會也會適當參與,但對于基金來說創業板目前還沒有太大的投資價值,誰也沒指望從這獲得暴利。
投資比例不宜超過20%
基金業人士同時也建議投資者在初涉創業板時不要寄予過高期望。“不要對投資回報率要求過高,否則風險也是巨大的。”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指出。
上文提及的交行私人銀行產品經理建議,高 風險投資 者初期參與創業板的資金比例最好控制在20%以內。特別是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出發,投資創業板是為了獲得超越市場平均收益的進攻性資產,只作為資產的補充而不應是主力。而穩健型投資者則不適宜直接參與創業板二級市場,可以委托專家理財等相關理財產品進行試探性投資。
打新產品
收益率低,投資者不妨自行打新
適合人群:具有一定投資經驗的老股民
風險程度:中等
投資提示:切勿跟風爆炒
事實上在打新股新規出臺后,機構相對散戶的打新優勢并不明顯。個別銀行業人士認為,由于收益率大幅下降,未來打新股產品將逐漸退出理財市場。因此張星認為,個人投資者不妨嘗試在創業板自行打新股。
他表示,對于資金實力雄厚的投資者,如果中簽可能性較大,應該選擇市場普遍看好的成長性相對更高、發行市盈率較低的公司,可能在上市后獲得更高的收益。但對于資金規模小的投資者來說,需盡最大努力提高中簽可能性,也許選擇10家公司中相對冷門的進行申購,中簽的可能性較大,這在近期中小板的新股申購過程中已經有所體現。同時,統計數據還顯示,申購價格較高、單個賬戶申購上限較高的個股中簽率較高。
胡曉輝還提醒,普通投資者應該特別注意炒作風險,預計在游資的推動下,首批掛牌公司的估值會被大幅拉高。近期市場上科技類股票已在相關預期下出現估值上升。如果投資者“打新”未能中簽,那參與二級市場交易時就要格外慎重,要能夠抵御股票上市首日股價大幅飆漲的誘惑。
創業板基金
短期難見,前期借道中小盤基金
適合人群:風險偏好中上的投資者
風險程度:中高
投資提示:與藍籌基金搭配投資
創業板如火如荼地推出,使得市場預期基金業也將為其展開產品創新,比如“創業板主題基金”。不過,基金業人士認為,這類基金的推出尚需時日。江賽春指出,投資者或者可以考慮“曲線”參與,將目光“瞄”向那些可以投資創業板的中小盤風格的基金。
而天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已有45家基金公司公告旗下287只基金可參與創業板投資,超過納入統計431只基金的六成。
而近期集中發行的新基金中,就有包括鵬華精選成長、諾德成長優勢等多只股票型基金或多或少地將“成長型投資”納入其投資策略的組成部分。記者還從多家基金公司處獲悉,針對創業板的“一對多”專戶產品已在積極籌備中。而上周五獲批的四只嘉實一對多專戶產品中,嘉實中小盤資產管理計劃或多或少為創業板投資埋下了伏筆。
一家國有銀行私人銀行理財顧問提示,中小盤基金向來都以具有較優成長性的企業為主要投資對象,因此在不違背契約規定的前提下,中小盤基金都可以被認為是可涉足創業板的基金。不過該人士建議,投資者應將中小盤基金作為衛星資產進行配置,大盤藍籌基金的配置比例應處在核心低位。
股權投資產品
適合激進投資者中長期投資
適合人群:金融資產在千萬元以上具有一定實業投資經驗的投資者
風險程度:高
投資提示:流動性差,配置比例不宜超10%
股權投資產品(即PE產品)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進入私人銀行客戶的視野,不過創業板的開啟為PE產品帶來了又一興奮點。“記者從7家中資行私人銀行處獲悉,今年以來中資行的私人銀行已經發售了至少4款PE產品,而外資行中如渣打銀行已成立了PE團隊,時機成熟時會向高端客戶推薦其 私募 股權產品。
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師李旸表示,如果企業成功在創業板上市,股權投資往往能夠實現非常可觀的高回報。成功的例子如投資盛大網絡的PE基金獲得了14倍的回報。即使保守估計PE的平均年化回報在10%以上。
李旸表示,目前市場上的PE產品由于投資顧問公司身份不同而稍顯差異。由證券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PE產品通常是投資處于上市輔導期的公司,因此也被市場稱為“Pre-IPO”股權投資產品。而由風險投資公司擔任投資顧問的PE產品,往往會選擇較多投資標的,李旸表示這類投資形式更接近標準的PE。
由于PE產品的投資期限為5年左右甚至更長,因此李旸認為該類產品僅適合千萬級富豪進行投資。交行私人銀行產品經理也表示,投資者至少有同等資金規模的股票投資經驗,并且具有一定的實業投資經驗。投資的比例盡量不超過20%,對于偏穩健的客戶,只建議配置10%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