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一家叫做亞洲藥業的新加坡 上市 公司傳出可能退市的消息。 上市公司被私有化有幾種可能,一種是資產價值跌至谷底,被 資本市場 邊緣化,另一種是資產優質到投資人希望更多享有收益,甚至重新打包上市后前景可觀。亞洲藥業屬于后者。
資料顯示,亞洲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4年5月5日,綠葉制藥以亞洲藥業的名字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專家介紹,綠葉制藥成功途徑有兩大不同,一是精于兼并重組,二是在研發方面長期有重點的投入,企業內部團隊聯合院校研發,甚至自己出資成立煙臺大學醫藥學院。
2006年底,以天然藥物和新型給藥制劑研發、生產和 銷售 為主業的綠葉制藥以8000萬元買下廣州萊泰制藥癌癥治療注射藥品希美納(CMNa)的專利權、程序科技、生產執照、銷售網絡,以及該藥品在全球注冊的所有權限。2007年1月,公司又斥資3.45億元收購南京思科藥業和康海藥業兩家腫瘤藥品公司,在腫瘤藥物市場開拓市場;2007年4月,斥資約9940萬元收購維信 北京 大學生物科技公司43%的股權。
專家介紹,希美納是擁有國際專利的國家一類新藥,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為癌癥化療而制的化學增敏劑(sensitizer),而南京思科和 北大 維信的項目是綠葉跟蹤多年的投資項目,收購的完成將助力綠葉完成在腫瘤藥物和心血管領域的重大突破。
其實,從2006年起至今,發生在中國醫藥行業的資本杠桿收購并不少見,如2007年聯想弘毅投資以8.7億元收購石藥集團,同樣借助弘毅投資的支持,先聲藥業于2006年9月出資2億元從威海麥德津購買的抗癌注射液恩度,當年就給先聲帶來了2370萬元的銷售額,2007年又實現2.31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此外,還有歐洲最大 私募 投資公司之一的3i集團宣布福田藥業2000萬美元,美國花旗集團控股的日本日興集團2年內對開心人注資3000萬至5000萬美元等等。投資業人士表示,雖然中國及世界遭遇金融危機打擊,但醫療業、商業服務業和先進 制造業 等仍是未來被廣泛看好的增長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尚待明朗化的醫改政策仍是影響醫藥業走勢的重要因素。業內人士稱,可以預期的是包括醫藥 零售 連鎖、醫療服務等在內的子行業都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其中具有創新競爭力的企業將成為資本市場最感興趣的投資對象。
業內認為,綠葉被有意私有化是投資者看好其高收益率的發展戰略,并有可能已經為其勾勒了更好的資本前景。“目前中國創新藥物研發的氛圍剛剛開始形成,需要社會充分的保護和肯定。新醫改對中國未來醫藥格局關系重大,我們正在思考到2020年的長遠戰略,未來十幾年對中國醫藥業來說非常關鍵。”劉殿波感慨。
除了兼并戰略外,綠葉制藥另一特色是研發創新。綠葉從90年代就開始建立和逐漸完善其研發團隊。研發中心的負責人也都是有海外著名制藥 企業管理 經驗的專家博士。2000年,綠葉制藥投資500萬元與煙臺大學合作創建煙臺大學藥學院。劉殿波的考慮是,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雙方的教育資源、人才優勢、研發條件,探索出真正的產、學、研一體化途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由全國各地匯集來的專家學者帶領不同內容的工作室為綠葉定向研發新醫產品,學生日常學習也緊密結合綠葉的市場需求,就業同樣由綠葉提前優選。
“未來,兼并與收購依然是集團長期發展的策略之一。我們將利用現在市場重新整合的機會,不斷尋找與集團業務組合有協同效應的目標公司。”劉殿波稱透露,有發展潛力的優質OTC產品將是可能是綠葉下一步收購方向。